创业中国按:别人是怎么成功的。你呢?能看出一些什么吗?
走出校园,兜里带着仅有的400元钱来到上海,那一年李丽珍20岁。从安徽淮北的一个小山区走出来,李丽珍和许多农村孩子一样,怀揣的不仅仅是年轻人对理想和事业的执着追求,还有改变家庭贫困现状的迫切希望。工作、挣钱、经济独立、改善生活,是这个年轻人当时最最想要实现的事,而上海这个耀眼华丽的大都市正是她渴望改变自己命运的地方。
在亲戚的帮助下,李丽珍很顺利地找到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进入苏创集团任办公室助理一职,然而每个月不足1000元的工资收入并没有很大程度地改变她的生活窘境。租住在上海高桥镇一个不足15平米的简陋平房内,除去伙食、交通等必须的生活费用,李丽珍每月还要给家里寄去一定数额的工资,偿还自己在读书时欠下的债务。剩下的往往只有可怜的一、二百元钱,每到月底,李丽珍常常面临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窘境。
生活的艰苦并没有打击到这个乐观开朗的年轻人,穷苦的出身恰恰锻炼了她比同龄人具备更加坚韧的意志。她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在上海做出一番事业,然后衣锦还乡:在上海买房、买车,在家乡的县城买房,带着全家人走出山区!越是困难的时候,李丽珍越是告诉自己:人家可以做到的,我也可以做到,我绝不会比别人差!
涉足销售:开启人生第一道致富大门
进入上海水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任职,是李丽珍人生一大重要转折点。2003年水顺科www.chuangyezg.com技面向社会招募网络销售人才,计算机专业毕业又在苏创集团做了半年多会员拓展工作的李丽珍顺利入选,幸运地从当时的50名应试者中脱颖而出。在此之前,李丽珍并未深入地接触过销售这个职业,然而很快她就发现:自己是如此适合销售,喜欢销售,甚至就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销售人才!
从一天400个电话开始,为了最初的客户积累,李丽珍连续几个月下来,除了吃饭的时间,都在用电话与客户沟通。要做好销售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一天400个电话中,真正愿意与她沟通的,不到5%;通过电话直接成交的客户更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看似很打击自信和耐心的工作,在李丽珍看来却有着另一番深意。她非但没有在一次次的拒绝中气馁,反而饶有兴致地研究起其中的成功之道。
从电话沟通中,她慢慢学会了更加耐心地解释和倾听,学习怎样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为她们推荐最适合需要的产品;拿着合同从浦东坐三个小时车到松江给客户签,又被客户当面拒绝,她学会了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理解客户;因为一分钟迟到失去了一个日本客户二万多元的单子,她学会了一定要守时,不能迟到,哪怕只是短短的一分钟。
事后多总结、研究,短短两个月的时间,李丽珍的销售业绩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当月的业绩在公司近300名销售员中名列前10名,此后更是多次进入公司销售业绩前三名。公司推出优秀员工评选后,她每个季度都被评为公司的优秀员工;并且经常给数百名以上员工做销售技巧方面的培训。而她在公司中的职务也从商务代表、高级商务代表、商务工程师、项目经理,最终到销售经理,随着业绩的不断提升而节节升高。
(阅读次数:
)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