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剩下的事,就是招工,进设备,培训工人了,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地毯生产是纺织业,车间环境不好,而且要以女工为主,这是个劳动密集型企业,靠的是规模效益,人少量上不去,一定会死的,可是工人从那里来?设备,资金都是问题,以我手里的钱,和购买设备的200多万比,还差一多半,怎办?
我在家分阶段苦思苦想:
你是谁:你有什么样的能力?什么资源:、经验,还是教育程度?还是你的计划吸引人?
产品是什么??谁能帮你? 谁喜欢和你一起工作?这些问题想通了,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
我去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劳动局,讲明我们需350名左右的地毯厂女工,要求高中学历以上,从边远团场里招工,每人带押金5000元,三年后返还不计利息,如有愿意留在本地的,由厂方负责办理乌鲁木齐户口,费用由工人自付。一个月后的一天,乌鲁木齐市迎宾路八号的厂区内,陆续来了近400名女工,说是女工,实际上大都是应届高中毕业生,对于兵团的孩子们来说,要不就是读大学,要不就是种地,没有其它,我的招工,让她们和她们的父母亲看到了另外一条路。 自此,我有了近400名工人,200万以上的现金,我让老爷子在天津联系了天津地毯四场,从厂里选派了80人去天津地毯四场培训,租了红星里托儿所做住处,一共有6个月时间。其它人的借给了附近的公司工厂,也曾经借给一个公司去排队专门买股票。当然这一切都是要收费的。
其间我开车4300公里到天津,在宴宾楼宴请四厂的领导们,凉菜还没上完,我就先喝翻了。次日他们同意我先拿一批地毯到新疆去卖,因为我80个人在四厂,另外也因为他们厂城确实压了不少货在那里。半年后,我的设备安装完闭,请的十多个师付也到位了,十几个车间也陆续建好,我陆续从四厂拿的货有大约定250万,全卖完后,差不多变成了400万。
91年的12月吧,第一批产品终于出来了!
这半年多来,我几乎没有休息过一天,衣服差不多一周才换一次,最让我操心的不是产品,而是这300多个孩子,我规定他们/她们不许谈恋爱,十一点后熄灯,若有违反,立即走人一人,因为当时大家没收入呢,吃饭是免费的,我也在那里吃,所以还有不能浪费粮食一条。产品出来后的三个月,没有人来买,我真的有些急了,钱也花得七七八八了,做出来的产品可以拉出十几车去,不是没人打电话要货,而是我坚持要付40以上钱,对方就不干了。都是乌鲁木齐些大商店(场)我想这还邪门了不成,我一方面加大了广告力度,一方面抽出100人左右的队伍到各大商场去问“:你们这里有没有德龙地毯,我哥哥要结婚, 我嫂子家指名要德龙地毯,说是新疆的名牌……” 我就这末着给自己封了个名牌。再一个月后,生意来了,乌鲁木齐前十大商场,好象商定好了一样在一个星期开始进货,40%的预付款,基本已经够了我的成本。我一方面迅速组建销售公司,把它从厂里分了出去,成为单独一个法人单位,另外一方面,开始派人以全新疆十几个大中城市去做销售。
四,企业&企业家的形象=社会责任=经济效益
企业也是有生命力的,发展到一定程度就要求管理人员适应它,如果不能,企业就会发生变化。除了日常经营外,开始有了些社会活动,也有领导时不时地路过你这里,到你的产品展览厅里参观,这种情形下,你要是不韵风情,不能透过领导的眼球看到内在的东西,你就要小心了。到了93年夏天,地毯厂的生意如火发荼,甚至有独联体国家的商人用麻袋装着钞票来来买货,对于这种不摸底的客人,我的规定是,那怕折扣多些,也要收全款。当地工商银行二宫分理给我们送了一台紫外线点钞机,多的时候,一天我们能收到二十多万现金呢。这时候,我就觉得企业知名度方面是不是要上一个台阶了?我们请了新疆电视台的主持人来厂里做节目,好像是叫“企业家传真”当厂里的工人们看到电视里的我时,发出真诚的呼声,他们说你看厂长的那个头发,贴在脑门上,难看,也不知道厂部的人都有没有眼色?从那天后,我开始抹些发胶了。
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人记和我们国家第一次申办奥运是什么时间? 是1993年9月20日,当时,我厂有几台挂车要去天津拉原料,去时空车,我突然的就想出一个主意,让车队到附近的乡下去拉满“金皇后”牌的哈密瓜,共四台车,八个大车箱,之后让人通知了乌鲁木齐市几乎所有的主要媒体,说我们厂要送哈密瓜去北京,以实际行动来支持北京申办奥运。
1993年9月20日下午约四时许,乌鲁木齐北京路热闹非凡,四台警车开道,四台护送,我厂的四台挂车批红挂彩,沿乌鲁木齐主要街道出发向东,前往首都北京,代表新疆各族人民把哈密瓜送到北京申奥办公室。当天,乌鲁木齐的媒体倾朝出动。次日,各大报以罕见的篇幅进行了报道,乌鲁木齐晚报的在头版二条题目是“:情系北京,心系奥运-----乌鲁木齐新型地毯厂以实际行动支持北京申办奥运,,,,,”
新疆师范学院一位学生给我来信说“:新疆有这样多的企业,你们工厂并不很大,但是你们做了我们所有人关心的事情,这件事已经完全超越了商业的意义,它已经不属于一个什么具体的厂或者公司,它所代表的,不光是你和你们的厂,也代表了我们班,我们系,我们学院,等我们将来毕业有工作了,一定会买你们的德龙地毯,作为对你们的回报……..”
一夜间,乌鲁木齐大街小巷,象是铺满了德龙地毯,同一周,乌鲁木齐市自治区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陆续上门,表示关怀。我们的司机去煤矿拉煤,按理说要排队,矿主见是我们公司的车,不但不让我们排队,还请司机吃饭,我们的职员去了朋友家玩,一进门,他朋友说,快脱鞋,快脱鞋,我家铺的可是德龙地毯。
五:我的一九九六
截止到94年月,我们公司的产品已经全面铺开,销售员从第一年的数百万增加到了近3000万一年。95年夏天,全国省级电视台广告年会在新疆招开,其会议礼物选定我公司产品,是唐三彩的壁挂。自93年起,我们每年参加乌鲁木齐边贸会,广交会,还有在柏林举办的第三世界国家出口商品展销会,比利时,巴黎的万国博览会,产品出口到东南亚,欧洲,日本,韩国,原苏联的一些周边国家等,企业已经成为了当地的一个小明珠。
93年夏天,我的分别在新疆乌苏县,玛纳斯县,昌吉市,乌鲁木齐县安宁渠镇等地建立了四个分厂,把总厂里的一些前道工序放在外厂,比如扎毯,平整,还有洗毯等。
另外还有这个厂的“开厂员勋“老爷子”也从内地回业了,专门要了一间办公室,我也给他配了一个套房做宿舍,他每天都找工人骨干谈心,谈他对这个厂不可磨灭的工作,在一个春节的晚上,老爷子灌醉了一个绘画的技师,把人家老婆抓小鸡似的追得满院里跑,第二天技师写了大约有20封信要告老爷子,我把信收回来,出示给老爷子看,并连夜送老爷子上了去内地的火车,并给他一笔钱,老爷子知道,他在这个地毯厂的故事从此结束了。
1994年6月,我30岁这年,我把工厂做为主体和一香港的朋友邹先生合资,成立了乌鲁木齐德龙地毯有限公司,我占绝对股份。公司经过初步调研,决定引进德国全自动地地毯生产线,总投资400万马克(不含土建及土地价款。我前后带队考察了三次该项目,乌鲁木齐高新区的常务付主任在和我再次赴欧州考察的国航头等仓里问我,江总出国,也就不过如此吧,我说是。
原来的胶背地毯总厂,我把它基本关掉了,四个分厂,700多工人继续让它们做前期,并帮其中一个厂建立了全套工序,其它分厂只要和按计件分成就是了,但是这些厂又回到了当地二轻局序列,和我不再有关系。销售公司这边只留下了两个营业大厅的近30个人,也留下了销售公司和边贸公司。因为随着市场的成熟,就有了做滥的危险,利润也越来于少,我们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要早作打算。
按照和工人们的约定,返还了他们大部分人的押金,其中有大约180人表示愿意留在乌鲁木齐,我通过高新区财政局,乌鲁木齐市公安局,给她们办理了乌鲁木齐城市户口迁移手续,当时是10000元一个指标,我想办法让财政局补助了20%,即每人补助了2000元。那几年,我参加了她们中的几对的婚礼,后来人太多就没再去,听说一个喜欢跳舞的女工嫁给了近郊一个菜农家,竟然一胎生了三个男孩!她老公公都要高兴疯了。
(阅读次数:
)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