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存辉回忆,这个期间他们都是到处去看,学经验。记忆很深的一件事是,当时柳市有个企业,在很窄的一块地上,盖起了7层高楼,那个时候他们觉得很了不起,认为是当时的英雄,他们很羡慕他,都去看。也有很多外地的学者、专家,包括领导来了,当地政府也带他们到那里参观。在羡慕中,南存辉产生了很多如何创富、致富的理想,同时悟出了一些发展自己的道理,学到了很多东西。
此时,柳市人觉得政策上有些放松,就来个电器开花了。南存辉说,那时柳市街头到处都是电器,挨家挨户都在做,农村妇女都可以做这个电器,那个时候由于全民做电器,就自然没有产品的标准了,也就没有产品质量要求、质量标准和产品检验了。大家在没有技术条件的状况下,只知道把东西搞出来像个样就是了,当时政府虽然也设置了质量技术监督机构,但由于产品做得太多了也就根本没办法管理、没办法控制了。以至柳市销售出去的低压电器的产品质量出现了严重的质量问题,被使用单位唾骂,在全国产生极坏的影响。于是在1990年,国务院专门为乐清柳市镇的低压电器质量问题发了国办29号文件。紧接着国家六个部委组成联合工作组进驻柳市,采取“打击、堵截、疏导、扶持”的八字方针对柳市电器行业进行整顿。当初的整顿,在全国造成了很大影响。
那次整顿,应该说是从根本上改变了柳市的局面,使柳市的低压电器业获得了新生。大家开始按照国家要求正规办厂,那些还想搞假冒的也是不可能的了。也就是从那时开始,他们逐步摘掉了温州低压电器假冒伪劣的帽子。南存辉原来合股的“求精”,从1990年也变成了两个厂,一个就是南存辉独立后的“中美合资温州正泰电器有限公司”,也就是发展至今的“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后,唤醒了企业家们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催生了一大批质量效益型的上规模的民营企业,推动了柳市低压电器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柳市的电器企业开始注意自身的形象和声誉了。正泰从2002年开始,实行了质量一票否决制,谁没把好质量关,就向谁“开刀”,成为在柳市较早建立国际质量管理体系的民营企业。
1993年12月,正泰一批外单产品马上要运到希腊,船期定好了,大部分产品也已经装箱了。就在这时,一位质检员发现这批货物外观色泽有问题报告南存辉。南存辉知道后,立刻赶往现场查看,质量工程师认为,按照惯例和国内标准,这些www.chuangyezg.com产品销往国内完全合格。但南存辉认为这些产品确实存在质量问题,当即决定“这批货不能发,全部开箱重验,毫无商量余地”。大家都知道,如果这样全部重验一遍,原来约定的船期肯定会延误,而如果不能在对方要求的交货日期之前运到希腊,公司就会面临赔偿,公司的信誉也会受到影响。但南存辉认为质量是品牌的生命所在。他说,正泰可以赔钱,但决不能砸了自己的招牌。当这批货合格验收重新装箱的时候已过了船期,为不失信誉,南存辉决定空运,但这一举措就花掉了80万元。但这80万元之后,便成了正泰的无价精神——信誉。到1993年,正泰的年销售收入达到5000多万元,在当时的温州民营企业中堪称佼佼者。从1995年开始,正泰集团将每年的5月定为“质量月”。
建立股份合作制企业集团
为发展扩大企业规模、增强生产能力,上世纪90年代初,南存辉把弟弟、妹夫、外甥和一些亲戚吸纳进来作为企业的股东,自己占大股,建立了家族式企业。家族企业在其资本积累和小规模扩张时期,充分发挥了机制灵活、决策快速的优点。此时的正泰凭着家族式的股权结构优势,企业迅速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但任何事物都是有利有弊的,解决了资本积累和小规模扩张,家族式企业的种种先天性不足和弊端也就随之逐渐暴露出来。那时,南存辉开始意识到,家族企业要发展,首先要冲破家族式经营的束缚,正泰要想做强、做大,必须进行一次脱胎换骨的变革,他开始琢磨着,如何充分利用此时已经打响的“正泰”这张牌,采取了弱化家族股权绝对数,吸收新的非家族股东决策,走联合的资本扩张之路。随之,他先后将当地的38家企业纳入正泰,并于1994年2月组建了低压电器行业第一家企业集团。正泰股东也一下子增加到数十个,而他个人股权则被降到了40%左右。
尽管这样,正泰仍有浓厚的家族色彩,整个企业的核心权力仍然非常集中。到1998年时,出现了一些成员企业各自“占山为王”、“集而不团”的现象。是不是要引入新的非家族股东,打破现有产权结构,这成为南存辉重点考虑的问题。他琢磨说,企业的“企”字去掉上面的“人”字就变成了“止”字,一个企业的发展,关键在人,没有人,或者人心涣散,必然停滞不前。因此,他认为企业必须重视引进和培育各类优秀人才,尊重他们,善待他们,将他们视为企业最宝贵的财富,给他们提供大显身手的舞台。
(阅读次数:
)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