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 尽管刚开始时遇到了不顺心的事儿,但后来证明那个位置还是不错的。好的时候一天能卖100多双,后来稳定下来后,我又招了两个营业员照看,当然,坚决不用本地的。 中间也少不了插曲。一个商人租了离我不远的电影院搞大处理,服装被子床上用品都有,重要的是还有皮鞋。 当时惊得我一身冷汗,心想,真是运气不好,这么好的位置刚被我撞到,就来了一只大鳄,不是抢我饭碗么? 好在他不专打皮鞋,也不是全场真皮的。我也急忙想办法。 一个小门面房就是这样,你得有卖点,也就是差异化经营,顾客得有来你这儿买东西的理由,首先你要清楚自己的定位和卖点,就是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无奈之中增加了品种,把新进的进价在30元左右的定成48元的卖价,给人们更多的选择。 这一来又拉回了不少生意,利润也大了。后来,那个商人处理了一个月就走了,而我却从此多了品种,提高了利润。 所以,有时有点竞争不见得是坏事,它可以促使你想办法提高自己。 稳定下来后,我又开始出去找位置了。因为干顺手了,也想抓住机会,趁年轻多赚点钱。 第三个鞋店基本上波澜不惊,就是找好了房子就复制一下开第二个鞋店的经历,让批发商支持,自己投资租金和货架,刚开始时自己和营业员一起应付刚开业时的火爆,然后就让两个营业员照看。 开了三个鞋店后,加上一直都经营着的主要由妻子照看的小超市,我觉得到了我的极限了。整天疲于奔命,没有能力再扩张了。 每天就是到各个鞋店对货,让营业员报出缺的货,收上营业款,留下四百元的零钱,然后自己到批发市场进货,回来送到各个店里。 当然,如果在一个地方干的时间长了,生意露出疲态,我就会重新找位置,把它搬过来。最短的只了干三个月,也是交房租的最低期限。 因此,这个城市的大部分地方都留下了我的身影,包括距离比较近的县城、乡镇。 这样的状况持续了将近两年,一直基本保持三个鞋店的数量。
当时最烦的就是听到营业员打来的电话,肯定是商店出事了,有退货的,有工商上的,有故意找茬的。但事情都不大,基本上出点小钱摆平了。 那时感觉像是个地主,每天到各个地里收租。儿子当时上幼儿园,星期天跟着我去店里,总是问:今天我们去哪个商店。 顺利的时候,其实留给印象中的并不多,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平淡地度过。只有矛盾很尖锐的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想起来,那段时间有三件事情令我至今难以忘怀。当然,对我而言,都不是什么好事。 有人会奇怪,为什么这么多倒霉的事情都让我遇到了。 从个人原因来说,也许会归罪于命运不好,也许会归罪于我长得不够凶恶,不能令拒坏人于千里之外,也许会归罪于骨子里的忍让和悲天悯人。 但我认为这其实不是本质的原因,如果是因为不可抗的外力而非我自己本身的原因造成,那只能有一种解释: 从大的本质的方面来说,是金钱至上的观念使整个社会的价值标准扭曲和道德沦丧。体*制中的某些人特别是基层利用职权不作为甚至是胡作非为,社会中的市井中人也罔顾最基本的道德底线见利忘义。
(阅读次数:
)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