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关于在遇到无赖时是否有必要以血还血,以牙还牙,我是这样想的。 既然是无赖,就没有必要与他一较一时之短长,他的目的,不过是一些小利,如果得逞,只要不危害到自己的核心利益,就且由他去,长此以往,自有人治他。 我之所以不去计较,也是出于理性经济人(人都是社会人、理性经济人)的考虑,两害相权取其轻。 据形象的说法,比尔盖茨看到地上有一百美元也不会去拾,因为他弯腰捡起的时间他的损失就不止一百美元,也就是说他弯腰捡钱这段时间如果去干工作,赚得比一百美元多。 当然,我不能跟比尔盖茨比,但如果我和无赖纠缠要回的钱不足以弥补这段时间我的损失的话,我也不会去干。何况也不一定能要回。 至于公平正义之类的,不是我考虑的主要对象。不是我不想,而是没有能力,那似乎应该是政府的事情。 由此我想到了商人的道德问题。什么是商人的道德,我无从定义,但我觉得商人的道德应该和普通人是不一样的。如果以普通人的道德标准来衡量一个商人,是不太适用的。 也就是说道德很好的普通人,很难是一个好商人。 比如对普通人要求的诚实,互助,仁慈,公义,同情等等,如果是一个商人在遵守这些,注定要被淘汰出局。虽然提倡双赢,互利,但之所以提倡,是因为能做到这些太难了。 市场经济要的就是优胜劣汰和竞争。而一牵涉到竞争,又有谁能保证不出阴招呢? 毕竟生存才是硬道理啊。没有了生存,哪有资格坐而论道呢? 说到不同的评判标准,我想到了历史上的一个人物,吴三桂。 因为在北京已属吴的陈圆圆被李自成的部下刘宗敏掳走的原因,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由原来的投降李自成变成了投降多尔衮,使山海关决战中清廷和大顺的力量对比发生的逆转,在一瞬间改变了历史,使满清入主中原成了事实。 吴三桂汉奸的帽子是铁定的,但事情的起因真的为了红颜吗? 我是一直持怀疑态度的,尽管这样的说法用来验证“爱美人不爱江山”的男人通病以及“红颜祸水”的说辞很有说服力。 我总是想,能混到三军统率并成为国之栋梁的人绝对不可能这么简单。 后来看到一种说法我比较信服,那就是李自成进京后实行的助饷政策损害了吴家族部将的利益,陈圆圆被掳更加剧了吴的怀疑------是否是诱降?历史上诱降后坑杀的不是没有。 如果这么说,他考虑的不仅是自己的利益,还有手下众多将士的生死。 当然,迫于当时的形势,这里面的事情很复杂。这么说,也不是什么翻案,只是提供一个思路。任何事情,人所处的位置、出发点不一样,外界的看法往往是片面的。 而清朝在近代之所以科技落后,屡屡丧权辱国,一条很重要的原因是满清是为统治汉人的需要,禁止西方科技流入中国,怕汉人掌握后起义难以控制。其实康熙皇帝本人就很喜欢西方的近代科学,但为了政权的最高利益,他还是严禁这些技术被汉人掌握。以致后来曾国藩同太平天国作战的时候发现了朝廷库存的威力巨大的大炮,但都不会用。“宁与外贼,不与家奴”,也是清政府对外的原则。 对历史我是外行,兴之所至,戏说而已,十分的不严谨,不必当真。 说这些只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人所处的位置不一样,出发点不同,导致了思维的不一样。而人和人的不一样,只是在于思维方式的差别。这种差别导致了理解的差异和误会。
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辩证唯物主义核心的一句话,客观条件的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应该是不同的。 忍让,一是一个度的问题,另外也是一个环境的问题。 如果是在农村,忍字为上的原则注定要一辈子吃大亏。农村看似温情脉脉的人际关系背后,其实暗流涌动。欺软怕硬,笑贫妒富,十分的赤裸裸。 因为世世代代都住在一起,你的一件事情被人瞧出了软弱的端倪,那受人欺辱的不幸就接踵而至了。 所以在小的时候,我就决心,如果将来在农村混,一定要靠拳头打出一片天下,不然根本没有你的立足之地。 在外人看来十分难以理解的农村冲突------仅仅是为了一丁点的经济利益,就至于打得头破血流,势成仇敌么?那也许不过是几行麦苗啊? 其实不然,他们争的不是一时一地之利,而是长远的生存利益。如果被人定位为软弱可欺,以后就会有更多的人欺负你。 而城市看似人际关系淡薄的背后,实质上是宽松。 因为流动性大,更何况是做生意的,你不可能在那儿呆一辈子,也就不需要打出威信,即使你打出了,除非想朝黑*社会发展,否则也没有多大的现实意义。至于出口恶气,图一时之快,逞一时之勇,我认为是划不来的。 城市就有这点好处,你在这个地方失败了,你可以在另一个地方重新开始。而你对于那里的人们来说,也是一个新人。除非你本身就影响很大,那么你也就不需要什么隐忍了。
(阅读次数:
)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