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惠婷
■人物肖像:陈惠婷(农庄庄主)
■人物素描:
从下岗女工到年产值300多万元的农庄庄主,她历经坎坷,终于迎来成功的喜悦。她的经历,最能阐明一句常言:阳光总在风雨后。
■创业故事:
下岗了自己当老板
我和丈夫原是台山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职工,1999年,公司改制,我们夫妻双双下岗。下岗后,我们于2000年10月,与三合镇西华村委会紫坭坑村签订承包30年600亩荒山的合同,开始了我们的艰苦创业生涯。
建场初期,我们走了不少弯路。2000年,荔枝价格是2.5-3元/公斤,龙眼价格是3.5-4元/公斤,2001年,我们随即种了几千棵荔枝、龙眼。果树种下后要3-4年才结果,到了2004年、2005年,我们的水果开始收获,但产量低、质量差,而且当时市场价格低,荔枝仅0.5-1元/公斤、龙眼1-1.5元/公斤。2001年8月,酷暑盛夏的天气里,我们种植了几百棵杨桃树,结果成活率几乎为零。2001年,我们开始养鸡2000只、养鹅1000只,刚开始养得较顺利,效益还可以,谁知后来又遇上了2003年的“非典”,鸡鹅不但价格卖不起来,而且没人要。2004年秋天,我们发现猪的市场价格还不错,就又想到养猪,但当我们的养猪业刚有点起色时, 2005-2006年上半年,又遇上了猪价下降,我们亏得很惨。
一连串挫折和困难使我们经济损失惨重,农场几乎撑不下去了,但是,经过反复商量,我们夫妻决定还是咬紧牙关坚持下去。一方面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理清发展思路;另一方面,坚持走依靠科技发展种养业的道路。2007年,我们通过采用科学技术管理,荔枝、龙眼的产量和质量都上去了,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通过学习,我们恢复了饲养禽畜的信心,母猪、种猪的存栏量由56头发展到现在的200多头;2007年,猪苗的年产量达3000多头;2008年,10公斤左右的猪苗最高卖到950元/只,国家还有补贴;小猪和肉猪的存栏量达1000多头,经济效益非常可观。近年来,我们共开挖鱼塘70多亩,养殖四大家鱼和塘虱,效益也不错。预计今年农场年产值约300万元。
(阅读次数:
)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