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以“求实”、“改变”和“提升”为主题,以校本培训、校本教研为载体,以回归教育本位,提高育人质量,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为目的,教学教研工作有条不紊的展开。学校被区教委评为“校本培训基地”,“校本教研合格学校”、“教研月活动先进学。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支撑,是学校中心工作运行的主体,队伍建设是学校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一学期来,我校不定时地利用政治学习时间和集会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相关教育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教师行为。力争培养出一支自尊、自信、为人师表、爱岗敬业、业务过硬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以骨干教师的培训为契机,引领他们逐渐成为学科的领头羊,提升师资队伍建设。
2、教务工作在扎实中展开
教务工作的扎实体现在管理上的扎实,本期制定了教师月考核方案,从备课、上课、听课到早晚自习的辅导、作业的批改都做了统一规定,加强了课间的检查力度,对教师的上课情绪,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行为做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要求,对教学过程全程管理,评出了教师优秀教案24人次,对学生作业和笔记进行了评比,评出了40名优秀学生作业本,40名优秀学生笔记本。考试安排细致而明确,包括考务安排、工作职责、考试规则、考试指令、考场布置要求等事无巨细,扎实开展。改变了以往粗放的管理模式,改变了过去浮躁的教学结构
3、教研活动如火如荼
为提高老师的教研水平,先后派语文组、英语组、财会老师到兄弟学校学习。学校教研月活动中,上课、听课、评棵交替进行,全校教师总计听课2132节,开展校本教研活动206次,优质课赛课活动中,评出了一等奖两名:张静、张成彪,二等奖三名:黄刚、向育国、廖学刚,三等奖三名:李国清、吴建辉、朱又林。
4、教研成果成绩喜人
学校要生存、要发展,离不开教育科研,教育科研是一个学校的生命力所在。我校本着向教研要质量、以教研促发展的理念,积极鼓励教师投身学科课题研究工作。本期国家级课题《中职学校开展通识教育研究》和区级课题《中职学校开展准军事化管理的实证研究》日臻完善。对通识教育教材进行了第二次改编,增加了哲学篇、情感篇、历史篇,着力从学生的社会智慧、情感态度、历史观等方面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全校共上交教学论文86篇,参加区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评选论文25篇,毛兴权主任的课题论文《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职业教育》----兼议通识教育之三,被教育部国家教师基金会评为优秀课题论文一等奖。陈静同志的论文发表在科技部主办的《管理观察》上、郎明聪同志的论文发表于《教育科研》。
5、制定了《关于制定一职中各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具体要求》,加强实验实习及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组织了全校性的专业技能考核,调动了学生的专业积极性,并且受到了劳动局技能鉴定中心领导的好评
6、进行多种形式的实习教学模式的探索
与“林海汽车修理厂”鉴定了校企联合办学协议,把它作为我校的汽车维修专业的实习基地,在带队指导教师李航老师的努力下,我校汽修专业的学生对外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卓远机械厂解决了电子专业、通信专业等学生的实训课程。组建了第八机房,缓解上机课的教学压力,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拓宽学生的实习路子,加大技能培训的力度。
7、其他工作
完成了各专业实习设备及耗材的购置,对我校接入校园络内的计算机的详细情况进行了统计,包括计算机名、MAC地址、IP地址等相关信息进行了登记,按要求统一安装了杀毒软件。利用下午第三节课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建全学生实作成绩资料,制作了本学期学生参加技能训练的宣传展板,积极筹备参加六个大类8个专业项目的“重庆市第二届中职学校职业技能大赛”的活动。
四、招生就业工作
1、招生突破1500人大关,居重庆市市级重点学校招生数量首位
在万州招生形势大幅度下滑的情况下,我们的老师不辞辛苦,走村串户,自主招生达600人,涌现出魏国、张成军、彭文江、廖元本、唐雁、万祖鹏、黄国刚、向先武、熊德鸿、蒲承先、夏志发、张维越、熊玉芳等招生积极分子。
2、有序组织实习学生返校,妥善安置学生就业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由向校长牵头,先后奔赴广州、上海等地有序组织学生安全返校。在用人单位急需人才的情况下,分别由万祖鹏和熊玉芳老师带队,分三批安排学生到江苏昆山纬创电子公司(月收入1800元)、广州光弘电子厂(月收入1600元)、中山美的空调公司(月收入1500元)等大中型企业就业,学生反馈良好。
(阅读次数:
)
共4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