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术六:骗取中介费式
行骗伎俩:一些不法中介以大量假的知名企业招聘信息吸引毕业生,或夸大宣传企业的招聘信息,让毕业生交纳中介费,但工作后却发现实际情况与宣传根本不符。
新鲜指数:★★★
得逞指数:★★★★
骗术点评:中介的这些骗术在其他行业较常见,但在毕业生求职时还是比较少见,这与毕业生求职渠道有关。但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可能会求助中介机构。
规避办法:一定要与中介机构签订协议。但由于毕业生对合同里面的条款不具备鉴别能力,建议协议可先由学校帮着审核把关,如是否交纳养老保险、加班费如何计算、交纳的中介费是解决一次就业还是几次就业等问题。
■骗术七:窃取劳动成果式
行骗伎俩:招聘时要求几个应聘人员共同翻译一份资料或完成一个软件程序的设计,或要求应聘人员经过调研后做出一个产品的销售方案等,不管做出的成果如何,都会以未达到企业需求而不予录用。但实际上,应聘人员已免费为该公司完成了一件工作。
新鲜指数:★★★★
得逞指数:★★★★
骗术点评:这类骗术很难让人辨别出来,给出的待遇非常诱人,一般只有小企业会这样做,自己的员工不具备这样的素质,出此策略,节省劳动成本。
规避办法:在做企业要求的东西之前,要签订协议,双方约定好劳动成果的产权归属,保护好自己的权益,如果未经你同意,用了你的方案,就是侵权行为。
■骗术八:传销式
行骗伎俩:一般由熟悉的同学、朋友介绍,说在某城市有一个非常不错的工作,薪水很高,不需通过正规的招聘过程,轻易就能通过面试,但需先交几千元的费用,用于“创业”。经常聚集在一起上课,不做具体工作,也没有注册的实体公司。
新鲜指数:★★
得逞指数:★★
骗术点评:这类骗术已不再新鲜,许多毕业生也已经不会轻易上当。
规避办法:天上掉馅饼的事情永远不会出现。听到熟人的介绍后,要问清楚公司名称、业务范围、招聘岗位等,再在网上查询。
■骗术九:虚假夸大宣传式
行骗伎俩:应聘的工作岗位和工作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或者招聘人员只讲有利的信息,不讲不利的信息。
新鲜指数:★★
得逞指数:★★★★
骗术点评:毕业生和招聘单位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企业通过面试,基本将毕业生的信息了解得很清楚,但学生了解不到企业的真实信息,只有进入企业后才能完全了解,所以容易听信企业的宣传。
规避办法:尽可能地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企业的详细信息。
(阅读次数:
)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