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中国转载
温总理调研讲话和银监会统一部署后,工商银行率先表态在信贷方面向小企业倾斜,其他银行也纷纷结合自身情况进行研究——
继上周日温家宝总理在广东调研时表示,将从信贷、财税和产业政策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后,银行系统已开始从信贷方面对中小企业予以倾斜,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7月22日,创业中国获悉,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在全行分行行长工作会议上表示,下半年,工行将在信贷投放方面向小企业倾斜,同时积极探索通过小企业资产证券化、小企业集合债券等创新方式,多渠道支持小企业合理资金的需要。 据统计,全国6000万家左右的小企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60%,提供了75%左右的就业机会,创造了50%左右的出口收入和财税收入。由于今年货币政策一紧再紧,大量中小企业资金链严重吃紧,也有不少中小企业倒闭。 业内人士认为,工行在业务工作会议上的表态,更多地可以看作是对中央“加大中小企业信贷投放力度”的积极回应。在此前的7月19日,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就在一次会议上要求各金融机构“要密切关注小企业信贷,努力支持符合条件的小企业渡过难关”。
工行信贷力挺中小企
“要在执行从紧货币政策的同时,积极保证重点领域资金需要,小企业是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是工行竞争发展的战略领域,要在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中保持小企业信贷业务健康发展。”姜建清在7月22日的会议上就新的重心调整解释说。 姜建清的表态极具针对性。创业中国获悉,受出口环境恶化等国内外因素的影响,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地区企业的境况令工行的举措显得尤为及时。据广州统计局7月2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由于生产价格指数剪刀差不断增大,广州市目前已有近三成的工业企业出现亏损。亏损企业亏损额为51.56亿元,增长1.4倍。 据创业中国了解,姜建清要求,工行全体上下对待小企业要动态分析、细分市场、有进有退、区别对待。对创新能力强、产品有竞争力、经营健康的优秀小企业,继续给予大力支持;对市场前景好而目前遇到临时性资金困难的小企业,则依据政策给予贷款重组、展期等多种方式帮扶;而对技术、产品一般,又不再具有低成本优势及环保不达标的小企业则坚决退出。 对于会议上没有提到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是否侵蚀了银行的利润,工行解释道,要正确认识宏观调控与银行经营的关系,从根本上说,两者并不冲突,利益是一致的,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有利于促进银行信贷结构和产业结构、企业结构的调整,从而增强银行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此前,《人民日报》创业中国田俊荣、欧阳洁在江浙调研时发现,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已经侵蚀到银行利润。对此,央行前副行长吴晓灵表示,央行付给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利息已经可以弥补银行被侵蚀的利润。同时,商业银行也应该有社会责任感。
(阅读次数:
)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