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欧研究中心主任、美国研究所副所长袁鹏在接受本报经济采访时也表示,从总体上看,世界经济现在确实因为在国际体系调整过程中,因美国的阵痛而引发全球的不适应——发达国家需要对此进行调整,新兴的发展中国家也需要抓住机遇,根据趋势的变化加快调整。
“全球经济并没有那么悲观”,他的判断,是建立在未来各个国家战略调整及时到位的情况下。“从现在来看,很多国家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袁鹏说。
袁鹏认为,“美国经济的未来发展,除非进行重大的改革调整,否则经济往下走的趋势很难逆转。但另一方面,这并不等于全球经济下滑,它的弱化恰恰是世界其他国家的强化,这是一个平衡。比如印度、中国、俄罗斯等,这些国家让人们看到未来经济发展的希望。”
相关链接
全球经济学家的未来预期
北美:继续恶化
美国经济学家信心指数跌至1991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经济学家对当前经济形势的评价跌至满意水平之下,对未来经济并不看好,在随后的几个月美国的投资和消费可能会继续下降。不过在美元贬值的带动下,出口仍有望保持增长。
西欧:趋于疲软
所有欧元区国家的经济学家信心指数均有所下降。其中降幅最显著的国家是西班牙、意大利、德国和法国。
中东欧:保持平稳
中东欧地区经济学家信心指数仅出现小幅下降。经济学家对该地区目前经济形势的判断仍处于较高水平,对未来总体经济预期轻微下跌。
独联体:普遍景气
经济学家对俄罗斯的现状评估和未来预期有小幅下跌,预计未来6个月经济继续平稳发展,投资、消费和出口都会进一步增长。但缺乏技术性人才以及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不足对经济持续发展形成严重制约。
亚洲:继续下滑
(阅读次数:
)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