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中国按:此文不错,推荐阅读。
油条,是中国的传统食品,也是最平民化的大众美食。很小的时候,油条对于普通家庭还是奢侈品,因而就成了走亲串友时最常见的礼品,所以幼年的百草止水也只有等亲友们上门时才能品尝一下。那时的油条很香的,不仅面粉无污染,煎炸用油也是纯正的花生油,所以吃起来极有滋味,用煎饼卷上一根就是一顿上等的美餐!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大家口袋里的钱多了起来,吃油条的也就普遍起来,从而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油条市场。油条市场的壮大吸引了许多淘金的人,竞争者多了,卖方市场就急剧膨胀,油条也就越卖越便宜。油条便宜了,消费者就能受益,但油条商户的利润就薄了,有时有的根本就赚不到钱。怎么办?只能降低成本!于是油条商就尽可能地用最便宜的面粉,买最便宜的油,是用最好的发泡剂。越便宜的面粉质量越低劣;为了降低油的成本,一开始花生油里添加豆油,后来干脆用棕榈油,再后来有人就用地沟油;发泡剂通常用的是明矾,但商贩们为了节省面粉必须要将油条发泡得更好,于是化肥、洗衣粉就被掺加进油条里面。尤其是炸油条的油,越来越便宜越来越低劣不说,还长年累月不换,始终就是那一锅油。就这样,油条虽然越来越便宜,却越来越难吃,而且有害物质太多,有害身体健康。然而依然有很多人吃油条,因为他们收入低微,也只能吃得起劣质的油条,收入稍高些的才会对油条不屑一顾。
很有趣的是,快餐巨无霸肯德基看上了中国油条,并在春节前果断推出了3元一根的油条。3元一根?同市场上1元5、6根相比,昂贵得不得了,这样贵的油条会有谁吃?然而就是有人吃,那些对地摊油条不屑一顾的中高档顾客欣然光临,不仅源于肯德基品牌对品质的保证,而且源于如此贵的油条使得商家有足够成本去保障油条质量的市场规律。据说,肯德基扬弃了传统油条采用明矾的办法,使用新的发酵发泡手段生产油条,以规避明矾中的铝对人体的伤害,所以肯德基给他的油条取名“安心”,并以此为噱头开打市场,而且一炮走红。显而易见,3元一根的油条走的是高档路线,既吸引了眼球,又赚取了巨额利润。后来我发现,国内众多跟风者蜂拥而上,只不过价格便宜一些,从五角一根、一元一根到一元五角一根不等。比肯德基便宜,但比地摊贵,几乎就注定了他们的品质介于肯德基和地摊之间,属于中档行列。
草根创业网按:窥一斑而知全豹,油条如此,中国的其他市场和产业也大抵如是。中国人不仅干什么都一窝蜂,而且恶性竞争,直到把产业搞坏搞臭。中国的工商业界最擅长的就是价格战,总想着通过薄利多销挤垮对手,结果是大家一起衰败一起沦落。企业运营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产品价格越来越低,就只能想方设法地降低生产和运营成本,成本的不断降低就意味着低劳动力工资、低劣原料、广告宣传上的欺诈和质量控制上的放松。比如由三鹿三聚氰胺事件引发的奶业整体崩溃,众奶商展开激烈厮杀,争相投入巨资进行广告宣传,争相降价促销,从而使得行业利润整体稀薄。怎么办?降成本,液态奶加水,快过期的奶回锅重新加工,简化生产工序,降低质量控制成本,以及后来添加三聚氰胺冒充蛋白质等等,只要能糊弄老百姓就行了。然而纸终究包不住火,随着患病婴儿增多和有婴幼儿患病死亡,三聚氰胺的丑闻也就名扬天下,中国的奶业终于整体走到了崩溃的边缘。同国产奶业不顾品质捉对厮杀相比,外国奶业基本上没和国内奶商一起起舞,他们不大喜欢跟风打价格战,也不喜欢一味地降低成本。尽管他们市场占有率低,但明白中国白热化的奶业大战早晚会崩溃,到时就是他们重整山河占领市场的良机。
(阅读次数:
)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