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几百个人一起去抢一个象征工作岗位的椅子,也许还不如给自己造一把椅子,自己创业当老板。对于很多大学生而言,创业不是“赶时髦”,而是迫于当前严峻的就业压力。
2009年大学生毕业人数达610万,再创新高,明年将有50万大学生在粤抢饭碗,加上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更是让形势逐年严峻的大学生就业注定遭遇“寒冬”。于是,“鼓励和支持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自谋职业”被当作解决就业困局的重要方法。中山大学2005年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广州火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莫国勇最近频频接到邀请,成为多个创夜中国的座上宾客。“现在就业形势不好,很多学校领导、机构都来找我去演讲,希望我站出来,树立一个创业的榜样。”
然而就业尚且艰难,对于初涉江湖的大学生来说,创业又谈何容易。缺乏启动资金、创业经验不足、天使投资缺位、融资渠道窄……每一个困难都可能成为创业者失败的因素。
庞来兴是中山大学化学专业的博士毕业生,一年前在中山大学科技园成立了广州市博兴化工科技有限公司,他认为,申请资助不是解决资金问题的办法。“别指望天上掉馅饼,还是要靠企业自身的造血能力和学会控制现金流。科技局往往是‘雷声大不下雨’,千万别听着雷声很大就等着下雨,可能还没等到雨就已经死掉了。”
“实在需要周转资金的时候,商业银行不会贷款给我,我通常用比银行高一倍的利息向朋友借。”庞来兴的生存之道很现实,但这个商业社会的游戏规则的确如此
(阅读次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