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在百度贴吧“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吧”内,一则披露学校要求“家长动用关系帮助孩子就业”的帖子引起众人愤慨。该帖披露,学校要求毕业生家长要向学校承诺,保证在一定期限内帮助孩子签订并上交就业协议书或灵活就业。
这则新闻听起来有些荒唐,但的确是不争的事实。我曾在高校工作过一段时间,到了每年5、6月份,赶上送毕业生的时候,也是各院系领导,特别是主抓就业的书记最紧张的时候,因为上级发任务要保就业率,学校也把任务压给各院系,院系书记、辅导员带着毕业生的简历全国跑,就为了完成学校下达的就业指标。本来,在现在不包分配的情况下,老师帮着学生找工作是很温暖的事情,也真有不少老师给做了好事。但是事情总是过犹不及,等到就业率成了硬指标,各种花样就出来了,没办法,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就走了极端。
在我看来,靠大学老师来保障就业率实在有些困难,大家都知道,大学往往是个小社会,人际圈子很窄,在如今关系比较重要的时代,大学老师成为帮忙找工作的主力,实在不太现实。既然这样,让他们去跑门路,还不如让他们做更擅长的事,比如从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做起,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能力。比如,目前大学一直在教改,从我上大学到现在,不过十年时间,就听说了若干改革方案。不说之前的功过成败,既然就业是如此重要的事,我倒觉得教改围绕就业是最实际的:多多增加更与社会接轨的实操课,由学校出面,多多联系增加大学生工作经验的实习机会。
近来团中央在近百所高校推广的“创业教育”课程,我觉得也算是一种新的务实的尝试吧。这个课程叫做KAB,以选修课的形式,帮助大学生了解创办和经营企业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从而提升他们的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据称,目前,这个课程已经在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近百所学校推广,有41所高校还设立了“KAB创业俱乐部”,通过创业大讲堂、企业家访谈、模拟企业经营等活动,为大学生创造了解企业、参与创业的机会。
(阅读次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