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比“被崇拜“更有意义的事情

新东方的徐小平曾在2006年6月的博客里写了一篇名为《月薪一万人民币还嫌少的本科毕业生》的博文。其中一位男生对另一位本科毕业生月薪一万表示“怎么这么低?”此篇文章点击量近30万,博客中这名气焰嚣张的男生就是王迈。 80后的他从不低调,轰轰烈烈的中学乐队生涯、高考轻松步入清华园、大学的院学生会副主席……都给了他“习惯被崇拜”的资本,但真正让他觉得自己成为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人,是现在他可以帮助更多的大学生在北京找到更好的工作、。 “我们在北京多所高校的经管学院举行职场经验分享会时,每次在会场的最后一排总有一个穿着朴素的男孩怯生生地听着。起初我们也没太在意,直到有一次,男孩和一位农妇一起走进了会场……”这是男孩的母亲,来自青海的一个山村,考上北京高校让他成为全村的骄傲,但没想到已经面临毕业,工作却八字还没一撇,王迈和伙伴们一面帮助男孩熟悉面试技巧、规划职业方向,一面联系招聘单位,终于在一个月后男孩找到一份满意的国企工作。 王迈说,这件事让他一下明白,原来北京还有那么多学生在为一份他们看起来很普通的工作而奔波、在为如何留在这座充满着光环和机遇的城市而苦恼。
舍掉百万年薪回到原点当过来人 进京不足十载就敢自称“过来人”?王迈不止一次面对这样的质疑,他对此保持一贯的自信。“其实,当一名过来人的感觉特别好,尤其是你真的能帮别人成功就业、改变命运的时候,那种成就感比做成一笔投行交易还要大。”王迈说起话来笑声出现的频率很高,自信中隐约透着点霸气。据他的弟兄评价,这叫“兼具大学生和经理人的气质”。
(阅读次数:
)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