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的基因
现在看来,1988年蕴含着李宁命运的全部基因。当他被一种民族情绪捧到浪尖,然后被它从集体的怀抱中甩入谷底之时,他深刻体会到它的无穷威力。后来,他投身商场,在混乱的市场经济初期,他掌握了这门技术,娴熟地驾驭着这股力量,将之转化为金钱,使自己再次爬上了高峰。
李经纬是最早发现这个魔术的中国企业家之一。1984年,他借钱25万赞助奥运会,使12支国家队喝上“中国人自己的饮料”。在这以后,“将健力宝跟体育的荣辱盛衰联系在一起”,这个企业把年产值由原来的90余万猛增到第二年的5000万。
1988年,李经纬拿着一束鲜花适时出现在那条机场小道。两人从此成了知己,以及后来的商业伙伴。
第二年,李宁成了李经纬的特别助理,负责品牌宣传,并筹划着建立一个以李宁命名的服装品牌。李宁以他的关系网及名人效应,帮助依靠体育联盟发展起来的健力宝逐步壮大。而李经纬则指导对商业一无所知的李宁经营事业,给他在公司树立威信。其中一个小例子是:李宁服装厂建成后,屋顶一块巨大的李宁广告牌与健力宝广告牌平分秋色。一份拆除李宁广告牌的报告放在了李经纬的桌上,李一看,皱着眉头立刻在报告后写下:胡说八道。
1990年,北京亚运会。当时,竞争在于买断火炬的传递权。那需要300万美元,日本的富士、韩国的三星纷纷表示兴趣,健力宝却只能拿出250万,托关系四处碰壁,一筹莫展。最后,李宁想起了“爱国主义”,于是找到火炬处处长。他谈起自己办服装的初衷,谈到领奖台穿外国牌的耻辱,最后还扯到“惟利是图”的尤伯罗斯——第一个将奥运变成商业的美国人,惟独把奥运火炬传递权留给本国企业。“在爱国主义面前,难道我们还比不上尤伯罗斯?”李宁不无煽情地说。
据说,最后李宁把处长感动得声音哽咽。这样,他拿到传递权。整整一个月,李宁牌随着火炬在中国流传一个月。2 5亿中外观众知道了健力宝和李宁牌。
李宁是谁
如今,李宁在香港深水湾富人聚居区过着自己的神秘生活。有时间他会去北京看望李经纬。6年前,这位咤叱商场1 8年的企业明星卷进健力宝产权漩涡中,心力交瘁,突发脑溢血。
1993年李宁公司开始赢利,年营业额以近100%的速度增长。他不愿意永远当别人的孩子,一年后,他见到首都经贸大学教授刘纪鹏,对方认为产权不清对于李宁今后的发展将是致命的。刘极力鼓动李宁脱离健力宝。李宁犹豫不决,“ 如果脱离健力宝,别人会不会说我忘恩负义?”疑问的情形1988年他曾经遭遇。这一次,他更为决断。
年底,李宁公司顺利脱身,健力宝历次投入的1600万,李宁分三次用现金进行了偿还。
往后,他深有感触:“李宁公司如果当年不从三水搬到北京,就没有今天。”这话说得委婉,却道尽了命运的吊诡。如果没有1988?没有遇到李经纬?如果没有及时抽身?
(阅读次数:
)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