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我国奶制品已经临近拐点。在日前举行的“2008年我国奶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农业部和国家发改委的负责人称,我国奶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很快将有多项扶植奶业政策出台,乳品加工行业也将实行准入制。
实际上,拐点已在2007年若隐若现。去年上半年,奶贱伤农导致“倒奶杀牛”现象;下半年,各乳品厂商又惊呼奶源不足纷纷“抢奶”,从原料奶到奶制品价格几乎全线上涨。终端高价又刺激了一些停产小厂重新开工,这加剧了行业产能过剩,部分中小企业产品质量隐忧再现。
2008年伊始,我国奶制品战场的双重主题初现端倪:在产品结构调整主题下,乳品企业要加紧在千差万别的消费需求中敏锐把握商机,在全新的细分市场中开拓新的利润增长点,从整个乳品消费市场扩容中独辟蹊径,做大自家蛋糕;另一方面,还要调整营销方式及渠道结构,在重点区域继续与竞争对手贴身肉搏、从中抢羹。前者对乳品企业敏锐把握消费需求的新品研发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后者则要求企业尽快形成适应竞争新态势的营销变革和渠道整合能力。
经过近年来的白热化竞争,国内乳品巨头的营销费用直线上升,加上原料奶采购、物流等成本急剧上涨,即便近期各大乳品企业纷纷小幅上调了终端价格,也未能扭转行业性平均毛利率一再下滑的趋势。在此背景下,加速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提升高端产品比重,已经成为有实力的乳品企业应对挑战的必然选择。
市场资料显示,2008年初,及早察觉传统养生乳品商机的光明率先以一款“汉方草本优酪乳”抢得头彩,这款源自《本草纲目》养生理念的高端酸奶新品上市短短一个月内,仅在华东区域销售收入就突破400万元。此外,两大品牌近期先后推出添加了谷物的新品餐饮奶“谷粒多”和常温奶“妙点”,以寻求新的市场空间。
(阅读次数:
)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