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铭霞主要定位了两类目标市场,一类是消费者,因为销售的是高雅的手工艺术品,铭霞瞄准了有文化、有生活情趣、有独特思想、有自己的生活态度的中产阶级,她将产品推广到大中型商场、繁华的商业街、旅游景点等,立足中国家居消费领域;另一类是向企业和个人推广技术,对于这一片市场,铭霞亲自担任培训总监,不仅推广中国的手工艺术,而且为越来越多的人提供创业的机会和能力。
下一步,铭霞打算将特许店扩展到300家以上,遍布全国各地。铭霞指着工作间里的几个学员说,他们是来自郑州、北海和湛江的,“有了更多的特许店,学员就不必再赶过来深圳,还可以将加盟商定购的材料按地区直接发到特许店,再分配到各加盟店。”
记者印象
从小就有“生意头脑”
铭霞告诉记者,儿时的她就跟其他伙伴“不太一样”。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家里穷,买不起好看的衣服,铭霞就经常约小伙伴一起打山楂卖,常常又苦又累一整天,才换来几块钱。铭霞后来想到了一个既轻松又赚钱的好办法,她不再亲自去打山楂,而是每天推着小车去收伙伴们打下来的山楂,一天下来,可以赚到十几块钱。铭霞还养过地鳖虫、蚯蚓,卖过衣服,虽然她个子小,但总能想到赚钱的好点子,小伙伴们都甘愿接受她的“统领”。
铭霞说,父亲是乡村教师,思想保守,当初怎么也不愿意让她到武汉去闯,特别是当保姆。但随着一天天长大,铭霞越来越不安于现状,一心想到大城市闯一闯,想做事业上的“大姐”,让父母过上幸福的生活。从武汉到深圳,铭霞吃过不少苦头,“我不止十次地想过要放弃,但还是坚持过来了。”当一切辛酸与挫折化为巨大的财富时,令铭霞最遗憾的是父亲已然离去。现在每年春节,铭霞都会接母亲到深圳住上一段时间,聊尽孝心。
富了不忘下岗女工
“我也是从下岗职工走过来的,”铭霞说,19岁时,她被无情地从幼师行列中挤了出来。现在大部分学员,都是下岗职工,铭霞一再降低门槛,希望为更多的人提供创业的机会;对于要求加盟者,铭霞将资金、面积的门槛降得更低;对于交不起加盟费的学员,只收取培训费和材料费,让他们先以促销店的方式经营,尽可能减轻他们的压力。“有时候一笔生意做下来还会亏本。”铭霞说,但从理解的角度出发,不仅感动了许多学员,建立了自己的信用,更重要的是为许多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到2004年底,铭霞的学员已经超过了2000人。采访期间,一位湖北宜昌的下岗女工专程赶到深圳拜师,铭霞二话不说,当即留她下来学习纸艺。
(阅读次数:
)
共4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