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小富即安”
经营数年,直面成长压力,拒绝“小富即安”,成了张祥峰的商海性格。正是在这种性格的作用下,他最终放弃了与朋友的合作,而是自立门户,独立打拼属于自己的天空。
今年3月份,他拿着100万现金注册了属于自己的公司--济南恒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之所以叫恒生,在他看来还是希望企业能“恒久生存”,做个百年企业。他注重亲情化管理,对于员工,他每半月改善一次伙食,并和员工一起吃饭,这与热播的《大染坊》中的一些管理方式不谋而合。
尽管刚注册的企业虽只有7亩地大小,只有10多个员工,但张祥峰雄心勃勃:明年企业的占地面积将达到30亩,工人将达到50多人。“现在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时不我待,我们只能超常规发展。”
企业虽然才起步,但他的眼光已触及到国际市常现在产品利润在国内比在国外低好几倍,所以我想全力以赴做国际市场,眼下,他的心思是寻求一个有资金、有外贸经验的合作伙伴加盟,把他的恒生共同做大。
老板对话
创业时,70年代人靠智慧
张祥峰喜欢读书,在和笔者的谈话里常自然地引经据典,而且说得一字不差。这让在场的人们惊讶不已。
火车上读书
笔者:你整天都很繁忙,凑什么时间读书呢?
张祥峰:其实,不论是当业务员,还是现在做自己的事业,都整天来去匆忙,主要的读书时间就是在火车上。初做业务时,在北京火车站看到一本书《联想为什么》,当时就买了下来,在火车上就看完了。当时对我很有启发意义,那本书很有煽动性,而且以联想为背景,叙述了中国经济的成长与未来,印象特别深刻。
爱看史书
笔者:你喜欢看哪些方面的书?
张祥峰:我喜欢看史书,如《二十六史》,还有曾国藩的《挺经》、人物传记、哲学等,如刘邦、项羽、韩非子、毛泽东等,当年能把毛泽东所有的诗词都能背下来。同时,从这些人、这些书身上获得了如何做人,如何双赢、如何求同存异的哲理,让我认识到面对困难,只要挺一挺就能过去。
60年代人靠机遇,70年代人靠智慧
笔者:你创业的原动力来自哪里?你认为60年代人创业和70年代人创业有什么不同?
张祥峰:我创业的时候,是1990年代后期。那是一个创业成风的时候,下海的同行比较多,受到耳濡目染的影响,我义无返顾地下了海。两代人创业的区别,可以说,60年代的人靠机遇,70年代的人靠智慧。六十年代人的创业集中在1990年代前后,当时国内经济处于转轨时期,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只要有胆量,一般都能成功;而七十年代人的创业集中在1995年以后,市场相对比较规范,各种行业竞争都比较激烈,如果要成功,没有过人的智慧是很难成功的。
(阅读次数:
)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