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达是一个著名的家族企业,杨小姐的父亲杨元龙是创建者,也是一位优秀的企业家。杨小姐的外祖父也是做丝绸的,所以她从小就听了很多关于管理,特别是做工业做企业人的想法。“以人为本”的理念,“做纺织服装工业的,其实最大的资产就是人。”
但是,同样一个理念在不同的时代也会有不同的用法。
在现代管理上,虽然和父辈认识上有分歧,但杨小姐也承认她受父亲的影响很多很多。随着年龄的增长,杨小姐发现哈佛教科书与父辈生意经中的大道理,譬如说不要贪小、心胸要宽阔、互相尊重等都是一致的。年轻的时候她常常与父亲争论,就是因为年纪轻喜欢争论,现在的杨小姐越来越觉得生意经就是生意经,虽然有的时候需要改变一点,但上一辈的那些企业家他们那一套本领千万不要抛弃,绝对要尊重他们。
信息化的痛苦经验
在杨元龙管理公司的鼎盛时期,益达首先以价格竞争,然后以质量取胜。现在公司赖以胜出的是对市场的快速反应以及客户服务。杨小姐认为技术是实现这一切的途径。
当初国家的配额不够,益达只能往海外发展。而那时候电脑信息科技还没有发展到现在这样,面对不同的市场,益达有一个信念,就是尽量利用电脑,利用信息来帮助益达完成跨国生产链——从新疆纺纱,再运到广东织布,之后再到全世界如毛里求斯去的制衣工厂生产衣服。所以益达很早就在信息化上面花了很多工夫。
当然杨小姐也为实现信息化付出了代价。以前杨小姐只认为这是一个技术上的挑战,后来发现不是,是一个管理的问题,是一个企业基本文化的挑战。因为如果企业有了一个信息系统,就要有透明度。有什么是防碍一个企业的透明度的呢?以不正当的方法在企业中获得利益的人,对于这些人来说透明度是最坏的事情。杨小姐得出的痛苦经验是:在花费巨大投入信息化之前,一定要先把企业的文化搞好。
她还认为,搞好以道德为核心www.chuangyezg.com的企业文化的同时,还要有一套好的管理方法。仅仅倡导大家要做好人是没有用的,一定要有一个完善的机制,以制度和法规防犯某些年轻人在利益引诱下的犯错。这个挑战是任何一个要走信息化之路的企业要面对的。
不在乎短线回报
一直以来,益达集团完全属于杨氏家族所有。如今杨元龙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杨小姐用新的管理思想,把益达做成一个真正模范的纺织企业,能够在世界上把中国的纺织服装工业的能力发挥出来。
作为家族企业的领导者,杨敏德早已超脱了一般的家族企业狭隘的视野,很多时候她看事情是很战略和长远的。譬如说益达放了1亿美元在新疆,在短期想有回报是不容易的。如果是一个上市公司,这件事就会被股东吵死,因为这种投资回报周期非常长,可能要10年至20年的时间。但是益达是一个私人的机构,自己看准了,就可以按照自己的理想做好。
不过资金也是一个问题,有的时候企业必须要上市,因为需要资金。但是杨小姐认为在资金允许的条件之下,做一个私人的公司是非常幸运的,因为她不需要每3个月看短线回报,一个上市公司很少有机会给掌舵人真的发挥做长线的理想。对此杨小姐自我觉得是幸运的,因为很多时候益达给她发挥长远理想的空间。益达花了很多资金在人才上面,许多年轻人不是一天两天会给公司回报的,但这是企业的投资,这种投资不是机器,投资人的价值是人家看不见的,但是这对企业最有效。
(阅读次数:
)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