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转机 后来的几个月,营业额一直在1千多元。毕竟是门面,慢慢地知道的人多了起来,社会上也有人印身份证、证件和资料之类的,那时B5纸打印是4元一张,遇上打印的也能多收入点,但没遇上量大的。 我有点急了,照这样的效率,5万元我什么时候才能还清啊? 这时,中专学校的几个老师都在我这里复印过(因为我的店虽不在主干道的出入口,但离一所中专学校的家属楼近,老师上下班都从那儿过,所以在我这儿印方便),我发现有个老师印的是给报纸投的稿件,是用稿纸写的,那时电脑还不普及。 我就问他为什么不打印出来编辑看得更省劲,更容易发表,其实是想赚打印的钱。 他抱怨说外面的复印店打的字错误太多,改的太麻烦。 我说你不妨让我试一试,我以前也在报纸上发表过文章,你相信我吧。 他有点不太相信,但还是让我给他打印了。 结果,我不仅没出错误,还给他改了一些错别字,并给了他修改的建议。 他很惊奇,问我什么毕业,我给他说了,他说怪不得和小姑娘打字员不一样。回去我给你宣传宣传,让他们都来你这儿打字。 其实,我是骗他的,我并没有发表过文章,只是为了做成生意那样随口说出来的。 但我之所以敢那样说,是因为我相信我的语文水平,我高考时语文成绩是我们县理科班第二名。 他走后我回想这件事,忽然想到应该发表文章来宣传自己。 于是,利用在店里的闲时间,我就写点文章寄给市里的晚报,结果,还真发表了几篇。 这样,当老师来复印的时候我就拿给他们看,他们更放心愿意来我店里打印复印了。 其中的一个老师和我是同乡,一个县的,暂且叫G老师吧。他人很不错,也和我谈得来,他有心帮我,就对我说:“ 我们以前都是在那家店印的,你这方便,质量也让人放心,我们也想在你这儿印,但一次一结账麻烦,我们还得报销,要发票,不如在你这儿记账,一月结一次,这样方便,你也能拉住生意。别的老师也说你这儿的质量好,我给他们说说都在你这儿记账”。 我当然求之不得,对他一谢再谢。 后来,他们学校几个科室都在我这儿记账,再后来,那个重点高中的教务处也成了我的记账客户。 4 谎言的力量 说到这里,想说一下生意中谎言的必要。 人们常说,官员的话是互相吹捧,文人是互相贬低,所谓文人相轻,而生意人是满口谎话。 这话说得很形象,也很有道理,凡存在的即合理的。 做生意,适当的谎言是必要的。这并不代表一个人品质的好坏。 比如他的生意很赚钱,他会说开销很大,不好做,不赚钱,为什么呢?怕你眼红和他竞争。 而他生意不好,他反而会说好。为的是让你信任他,和他做生意。 这正如真正有钱的会很低调,怕有人借钱,怕被坏人盯上。因为有钱,心里有底气,也不怕被人瞧不起。而没钱的却要处处显得风光体面,为的是怕被人欺负,被人瞧不起。 所以,适当的说谎,并说得脸不红心不跳,连自己都相信是真的,是做生意的必修课。 问题不在于你是否说谎,而是说谎的目的,以及如何去圆谎。 比如,对一个产品,它不可能十全十美,而正常的说法应该是“它比较不错。”你这样说任何人也驳不倒你。 但我敢肯定这样你的产品根本卖不出去,你只能说“它是最好的,它绝对没问题”。 你敢说这不是谎言?但它却是卖东西所必需的。 至于真出了问题顾客来找你,那就再说了。但这样的概率很小,不是没有,如果你卖不出去,那是肯定没有了。 而把谎言说得连自己也相信,是我的强项。 印象最深的是两件事,说明了我的说谎本领。 那是高中的时候,一次,几个同学在宿舍吸烟,刚把烟灭了,人称灭绝师太的教导处老师进来了,历声问是谁吸的烟,大家一下子傻了,没人吱声。 我虽然没吸,但不知怎地却不慌不忙地说,是刚才有家长来看学生吸的。 大家纷纷说是,老师也只好作罢。为此我的碗一星期都是他们刷的。 另一件就关系重大了。 当时学校很乱,有学生恶做剧,经常偷自行车铃。那倒没什么,我也不关心,问题是有一天我的也丢了。 我很生气,也没办法,最后决定也去偷一个回来作为补偿。 没想到的是正在卸铃的时候有几个女学生进来存车子,虽然学校大,我也不认识,但她们一旦叫起来我就麻烦了。 这种事杀人灭口也不值得啊,再说我也不敢。可传扬出去我可怎么混啊,我还是貌似好学生。 情急之下血往上涌,我脱口而出:“ 他妈的,这两天车子铃光丢,我把它摘了看他还能偷成?!” 然后不慌不忙地继续把铃子摘下来,趾高气扬地从她们身边走过。到教室后才发觉内衣都湿了。 5 风声水起 俗话说,头三脚难踢,对小生意来说,更是如此。 如果刚开始不赢利,至少保本,那么好多刚入道的因资金不足撑不下去而关门大吉,后面有的生意我就只撑了三个月就无疾而终了,现实就是如此残酷。 而一旦踢开了,后面的胜利也许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 因为头几个月我多多少少能赢利,就有走下去甚至发展壮大的基础和胆量。 正好,一天晚上我“无意”中的散步,发现我向往已久的靠边近主干道出口的地方有一间门面转让,我立马接了下来,它离原来的那家复印店中间只隔五个商店。 我踌躇满志,因为在原来的店面因地理位置的原因,另一个中专学校从来没有去过,包括老师和学生,而那个中专学校比在我这儿记帐的要大得多。我如果能把它争取过来,营业额就和现在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但事与愿违,搬过去一个月了,除了那个学校的学生有过来复印的外,老师一个也没来过,我预感到他们一定是在别的复印店记账。 而对此我毫无办法,只能等待时机。 终于,有老师来我这儿复印了,我连忙介绍我的优势,故伎重演地拿了报纸让他看。他给我介绍了他们学校复印的情况,不出所料,他们确实是在别的复印店记账,那个店很大,开的时间也长,机器多人多,出活速度快。但和我比较劣势是距离比较远,不方便。 看来,我还得改变,或者说是前进,才能把他们拉过来。
6 曲线救国 我清楚,想和那样的大店竞争,硬来是不行的。 一句话,人家钱多,设备多(有胶印机,象个印刷厂),工人也多,干了那么多年,有积累。而我刚刚开始,没钱添设备。雇人不划算,因为不是主干道,搞得太大如果没生意会很惨的。 而我的目的仅仅是拉这个学校,而不是扩大经营。 学校在意的仅仅是速度和质量,质量有了,我缺的是速度。 速度也是指打印的速度,复印机不存在这个问题,一分钟十五张,没必要添加。而打印速度并不是我打的速度慢,而是人少,好汉架不住人多。 而雇打字员我觉得不划算,因为打印的活不是天天都有的,但有的时候都是要求时间很紧的。 怎样才能两全其美呢? 我想了一个办法,培训学员,让他们充当一下形象,活来了主要是我干,他们会了就多少干点,我不仅不掏钱,还能收点学费。
(阅读次数:
)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