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我把前几个月节余的钱又买来两台旧电脑,然后打出招收学员的牌子。 很快来了几位学员,因为我的主要目的是充架子,所以要价很低,一个月一百块钱,比培训学校低多了,所以能很快招来学员并不意外。 这样,我的店面看起来工作人员多了,我就对那个学校的老师说,看看,我现在打字的人也多了,速度方面没有问题,你们可以放心地来这儿记账。 但事情不是说成就成的,它需要机会,但机会来之前你要做好必要的准备,比如象这件事,你不管来不来我这儿记账,我先做好你能记账的准备,这是个先决条件。 那个老师并不能决定学校在我这儿记账。 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此话不假。 那个学校的一个老师来我店里要打印一本书,然后再复印几十份,他自己写的教材,时间紧,他们记账的那个店生意忙,他怕耽误了,所以来到我这儿。 这就是所谓的店大欺客,客大欺店。 你在人家那儿是小主顾,不受重视,在我这儿就是大主顾,会受到相当的重视和礼遇。 我忙不迭地答应下来,并下决心一定按时保证质量地完成。 7 重磅炮弹 那本书顺利地完成了,那个老师很满意。结账的时候,来了一个年轻的老师,称是教导处的。 我意识到一定要把他拿下,不然,这个学校很可能拉不住。 这次一共是二千五百多元,我开了发票,他给钱的时候我只收了二千,我说: “零头就不要了,交个朋友,希望你以后能来照顾我的生意。” 他显得有些惊讶,但还是却之不恭的收了。 他没想到跑跑腿也有这样的好处,这也许是他参加工作不久工资的一半,甚至一多半。 走时他热情地说:“ 我就是学校跑腿管复印的,原来在那个复印店记账,你这儿方便,质量也好,我会尽量说服领导在你这儿记账的。” 我连声道谢。 果不其然,过了有一个多星期,一天傍晚,他拿了一本书对我说,学校准备评重点中专了,有很多资料需要打印复印,这一本书务必明天早上八点交到教导主任手上让他校对一下,如果质量可以,这次很可能就让你印了,本来是让我到原来那个复印店印的,我直接拿了过来,想让你印。 我向他保证,明天八点钟我准时交到主任手中。 他走后,我立马关上店门,以免别人打扰。 现在,我只祈求机器不要在这时候坏了。 我拿着那本书,应该说是底稿,盖住电脑屏幕,这时候根本来不及看了,只管照着稿子打,等到最后再整理一下,这样才有可能明天早上交货。 一个晚上,我没眯一下眼。八点的时候我终于完成了。 这是我印象最深的一次熬通宵。 当我准时拿着打印出来的初稿交到主任手中的时候,他有些吃惊,他说,我以为你下午会打完。 我说,答应的事情我一定给它完成。 他说,你很讲信誉,我们以后就在你这儿记账了,这两天印得比较多,我会通知别的老师都到你那儿记账。 我说,你放心吧,速度质量都没有问题。 至此,我终于拿下了这个中专。 那个月,他们确实印得不少,老师们重新组织教案,有的还编写内部教材,所有的资料都复印好几份,且是A3纸,月底一算账,我赚了两万多元。 8 三瓶汽水的幸福 自此,复印店的生意步入了良性轨道,几个学校都在我那儿记账,另外,我又跑了附近几个工厂,也在我那儿记账。 这样,每个月,零星散客的业务我就能维持住费用。而记账的收入,就是我的纯利润了。 又过了几个月,离我近的那个复印店搬走了,真是锦上添花。 胜利来得太快,我有点惶惶然,好象这个梦要破裂一样。 因为我相信,美好的,总是短暂的。 我是个悲观主义者,我总认为现在的就是最美好的。而明天,深不可测,我也不愿多想。你看似阳光大道,也许正是万丈深渊;而你看似阴云密布,也许却是阳光明媚。 看到老年人蹒跚的步伐和因为年龄而没有希望的明天,我会更加珍惜现在。我没钱,但我年轻,有健康的身体,我就非常的满足。 记得还是读大学的时候,可能因为晚上吃得太咸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痛快地喝着汽水,真解渴真过瘾啊。 第二天我就立刻实施,我买了三瓶冰镇汽水,尽情地喝,最后实在喝不下去了,就把半瓶给倒了。 什么叫梦想成真? 这就叫梦想成真,当时我就想,我这是梦想成真了啊,当时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那种感觉现在也没有忘掉。 所以说要有幸福感,要看你的梦想是什么,如果你的梦想是拥抱梦中情人,让别人艳羡你的成功富有,而现实却是你的梦中情人和别人眉来眼去,而自己并不怎么成功,那么你永远不会有幸福感。 我就是这样一个容易满足于现在的人。并对明天抱有一种天生的恐惧。 记得我们毕业的时候,在回乡的列车上,怀里揣着毕业证,脚下踏着行李,望着窗外下得如火如荼的雨,刚才和同学道别还一脸玩世不恭的我,突然间泪流满面,我知道,和很多同学可能一辈子都见不着了,同样,逝去的青春也一去不再回头。一下火车,我将成为真正的社会人,去为不可知的明天奋斗。 正因性格的原因,所以,当眼下的生意一帆风顺,我便不免狐疑起来。 照这个样子下去,过不了几年,我就会小有斩获。尽管我发财的愿望也很强烈,但突然间离发财的梦如此近时,我突然感觉不真实起来。因为我不相信我的命会这么好。 而我的第六感觉总是对的,确实有一种灾难正悄无声息地准备惠顾我,使我从此远离了这个行业。
9 医道 A 在还未谈及我生命中寒冬时期之前,我想说一个那个时期认识的同道中人,也就是同在一条街上做生意的邻居,一个行医的小生意人。 因为对他的印象特别深刻,同样,那个时期都在一个街道上做生意的来虽然大部分后来都各奔东西,但因为年龄相差无已,算是同龄人,所以还互相联系,成了朋友。 医生和我年龄相仿,又是邻居,闲暇时常在一起打牌,闲聊,慢慢地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他给讲了他的经历和行医方法,我听后大为震惊。 他的经历有点传奇的色彩。 他高中的时候因为患脑神经衰弱,休学了,回家后跟村里的一个医生学医。 学成后,他在家乡开了一家诊所,一开始没什么名气,又年轻,所以生意清淡。 他总想找点突破。 他注意到一个老太婆,总是弯着腰,直不起来,经常在集市上行走。 于是他就问那个老太得了什么病,看过医生没有。 老太说去了不少大医院,什么都察了,就是看不好。 他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已隐隐猜出了老太患的是什么病,就对老太说: 我如果治好了你的病,你要为我多做宣传。 老太说,那是当然,大家都知道我这个样子,如果我突然好了,那不是活广告吗?
(阅读次数:
)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