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物竞天择 一般情况下,出现同行竞争,大多是你做你的我做我的,谁也吃不掉谁,或者最后有一方退出,中间有点磨擦矛盾都是很正常的。 但也有极端的情况,就是一定要置对方于死地。 这里面也分文的和武的。 文的就是乞求对方退出。我知道的一个例子是一个米线店,原来只有他一家,生意还不错,后来又来了一家,味道比他的好,他的生意就支持不下去了。他家六七十岁的老太太跪在人家面前乞求,说,他们家一家下岗,全靠这一个米线店维持生活,你这么好的手艺到哪都有饭吃,请他离开,最终,那后来的一家离开了。 我遇到的就是武的。 因为我的到来严重影响到原来那一家的生意,而他又是“坐地苗”,自忖可以凭借武力逼我就范,于是几次三番的挑衅,并扬言要将我赶走。 我想,本来,我做生意是求财,不是来结仇的,本来我们无冤无仇,素不相识,何必这样水火不容呢?有本事你就干,没本事就淘汰,我不来,会有别的人来,你挡得住么? 话虽如此,但我也不可能走,因为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到哪儿不都是一样么?在这里你闯不出,到别的地方你也未必就能闯出来。 另外我分析,他也就是色厉内苒,也是普通人一个,因为若是真的有黑*社会背景,他也不会干这个小生意。 但我也得做点什么。 先买了个斧子,放在店里,以备不时之需。该保护自己利益的时候,软弱是没有任何用处的,只有用这个来进行对话。 但最好还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为上上策,那只是万不得已的手段。 于是找来长相凶恶的孤朋狗友,三三两两地在店门前经常喝酒、聊天,并特意让穿警服的同学故意经常来找我,以此来向对方表明,别轻易动手,要拈量拈量。 这也是一场意志的较量。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也没有了刚开始时的劲头,也适应了生意差的现实,一年后,关门大吉了。 我心里没有胜利的喜悦感,大家都是普通人,为了生存,都不容易,但不要太过分了。 现实就是这样,生存不是残酷,是非常地残酷。双赢是有条件的,在同质化严重的时候,就是你死我活的斗争
3 贪字当头 有些生意其实很单纯,比如复印店,进来的人就是来印东西的,不然他不会走到你店里,其实那时候接触的人并不是很多。
作为小超市,接触的人就多了。有买东西的,也有瞎转的。有钱人的气粗,没钱人的吝啬,也稍有领教。另外,商业骗局、市井无赖,也不免碰到。
大的来说我遇到了三个骗局,一个上了当,但几乎没有什么损失。两个骗子蚀了本。 没什么损失的那次是一个人推销电池,还说什么赠送精美的展柜和大遮阳伞,结果大批量进了后没得到赠品,打留的电话才发现是公用电话,不过是卖的时间长了点。
一个是骗子玩得太明显,被我发觉。他来到店里让我代销玻璃清洗剂,进价二十卖六十。上货后三天每天各卖一瓶,然后一个人自称是工地要大量用,让我大量备货他来取,我险些上当。按留的电话和厂家和省总经销都通了电话,都有人接,看似很正规。 我细想之下觉得蹊跷,一个不常用的产品为何如此热销?但利欲薰心之下还是决定做,只是坚持必须预付每瓶二十元的货款才去发货。骗子也许觉得我看出了点端倪,自此不再出现。
另一个是两个外地人假装在打工的工地挖出了不少袁大头,不知在本地哪里能卖,让我打听能卖多少钱,或者干脆直接卖给我。
我对古董不懂,只答应帮他们问问哪里能卖,多少钱。并掏一元钱从他们手里买了一个袁大头,以便到古董市场上问。
因为那几天忙,我也没顾上去问。后来他们给我打电话询问情况,我生气他们如何得知了我的电话号码,语气很不友好。 后来我去古董市场一问,得知那种袁大头一个值五十元,便马上起意要廉价收购他们挖出来的袁大头,但可能由于上次我不友好的语气,他们做贼心虚,再也找不到了。后来得知,老家有人被这种手法骗了几万元。
我暗自庆幸,这次是因祸得福了。 所以,贪心是上当受骗的根源,做生意更是如此。天上不会掉馅饼,是人人知道的道理,但事到临头,就存在“人无外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的侥幸心理,妄图一夜暴富,其最终是葬送了自己的劳动成果,为骗子成就了一顿饕餮大餐
(阅读次数:
)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