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风雨过后是彩虹 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个人而言就是想办法以赚钱为中心。 不在一城一池之得失,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对生意而言就是不拘泥于一时一地之失利,而在于长远的利益和发展。 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做事情就是在思想上认为什么事我都可以干,并且有信心能干成,但在具体干的过程中要充分估计其中的困难,做好细致的准备,才能取得胜利。 胜不骄,败不馁。只有具备这样的素质和清醒的头脑,才能使事业立于不败之地,并最终取得胜利。 我读书很杂,且不求甚解。初中的时候,正好家里有毛选和邓选,我基本上都通读过了,对毛居高临下,高屋建瓴的文风非常钦佩。所以对其中经典的句子印象非常深刻,后来到社会上后,经常拿其中的句子套用生活中的现实,觉得有些政策性的国家方针移植过来其实对于个人而言真的很贴切。 所以,第一次游击的失利只是影响了我一时的心情,并没有影响到我继续游击的既定方针,我仍然在寻找合适的机会。 有一次,去外地办事,看到有一个清仓大处理皮鞋的商店,全场38元,挂着条幅,写着“不是真皮赔3000元”,音箱里放着录制好的蛊惑人心的广告。场面挺火爆。 以前的复印生意,基本上可以说是手工作坊性质的,性质单一,对商品性质的生意并没有多大的帮助,那时的商业意识是基本没有的。而做小超市,接触的商品种类多,完全是商业性质,所以不自觉地培养了一种商业意识。
基于这种经历,我敏感地意识到,这不是什么赔本大清仓,而是一种创新的商业形式,从人流量看,是赚钱的。 如果没有能力创新,那么紧跟风也是不错的选择,但不能像股市里博傻一样做最后的接棒者。 回来后我马上找到鞋业批发市场,发现已有批发商专业批发这种鞋了。条幅、录制好的碟子都准备好了,只要投入,马上就可以开张。 为了慎重起见,我决定找一个房租不太高的地方试一试,货也不要进很多。因为如果这种形式在我们当地能否被接受,是可以试出来的。
其实,我做生意一直很谨慎。除了被生计所迫,无法选择就硬上的外,一般都会先试验,不行也损失不大,毕竟做生意不是赌博。也许是学理科的原因,试验室行了,才能大面积推广。这种经验也运用到做生意上。麻雀虽小,五脏六腑俱全,社会上也是如此,哲学上也提倡这样的小面积试验,大面积推广的模式,国家搞特区也是这个道理。 所以我做生意失败了基本上也损失不大。比如在电脑城那次,那是新开的电脑城,前三个月免租金,而我也基本上不进什么货,只是一些外围的不值钱的机箱鼠标之类的,再用旧电脑上的板子放到柜台里充数,弄几个盒子箱子充货,有生意了就从别人那里拿货组装,完全是空手套。那时其实主要的注意力也不在这儿,只是个幌子,真正想做的是到外面揽工程。 很快,我找了一个门面房,一个月才几百元,那是准备拆迁的房子,别人因为要拆迁所以搬走了,而这正好适合我用。 B 记得很清楚,当时是下午将货从批发市场拉到的商店,商店里拉起的条幅,音箱放了录制好的广告。
(阅读次数:
)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