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还没有车上卸下来完,没完全上到货架上,就围了很多人,有的人已开始挑鞋试穿了。
一下午卖了有二十几双鞋。几年过去了,这样的形式现在干的人少了,我不妨把进价说一下,应该不会对他们构成什么冲击吧,因为利润并不大。现在曝露行业黑幕的不少,这也不是什么黑幕。鞋子进价在21—28元之间,卖一双鞋能赚到十元以上,当然你多进价格低的利润更大。 现在想来我都非常佩服首先想出这一招的人,简直是商业奇才。因为即使是低档的皮鞋的利润一双应该至少有几十元,他这样一下子把利润拉下来,能不火爆吗?人造革的鞋一般也卖五六十元,他皮鞋这么低的价格人能不动心吗?特别是经济不太宽裕的人。 不是真皮赔三千元也是给予人们购买的信心。其实在这方面你也拿不到口实,因为是真皮没错的,但是是不好的皮子,碎皮子加工成的,它不是革的,你可以打鞋油,是真皮鞋应有的特点它都有。 再加上播送着动人的广告,什么名牌厂家要赔本清仓啊,省钱才是硬道理啊,非常能打动人心。 后来的眼镜平价超市、平价药店、二元店等等之类的,我觉得道理是如出一辙,都是把行业长期的高利润拉下来,火爆一把,只要量上去了,利润还是可观的。首先这样实行的,都赚得盆满钵满。 接下来的几天,生意很是火爆,一天能卖到六七十双,后来逐渐平静下来,但也能卖四五十双。 这是这种生意的特点。只要这个地方以前没有干过,刚开始肯定会火爆,以后逐渐平淡,但只要有人流量,有流动人口,生意也会不错。 火爆过后,我就想,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因为我们这里基本上没人干过,我要抓住这个机会,抓紧时间,多开几个店,因为时间一长,有人反应过来跟风,就不好玩了。 这种生意适于多开店,因为品种单一,又不搞价,好管理。 说到这里,我还想说一下,我的感觉,就是做生意特别是商业性质的生意,日常用品类的,其实赔不到哪里去,你不会把投资全部赔进去,因为即使生意不行还有货在,还可以处理掉,不像是机器类的,买时价钱大,一旦生意不行处理起来就亏大了,所以懂行的人一般刚开始时都买二手的机器,再说一个门面,多少都会有些生意。生意好了,一个人照看不过来,就要雇人,当然雇的人效率是不如自己,也免不了贪点小便宜,但水至清则无鱼,有时不能太认真,后来在这方面我就吃了一个亏。
于是又找了个营业员,一共两个营业员倒班,我又出去找位置了
(阅读次数:
)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