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步的品牌主张已经开始生根。品牌的打造不单单依靠广告,也要依靠于销售渠道的强大。2008年上半年,特步由分销商及第三方零售商经营的零售“天网”已达5115个,上市后又激增了500多个。
分销商做大了,如何保证其与总部一如既往的“和谐”关系?2008年因集团的零售政策与分销商利益发生冲突, 青岛双星(行情 股吧)爆发了大面积的诸侯倒戈。“情人之间受不了花花世界的诱惑,尚有红杏出墙的可能,何况两个并非同一结算体系的单位?”
然而在丁水波眼里,特步总部与代理商之间的关系却犹如亲人般稳固。2007年特步的分销商系统贡献了集团总销售额的93.3%。“只有让代理商真正感受到爱,帮助他们有所成长,特步才能少一些荆棘、少一些险滩,真正长成参天大树。”
目前特步在全国的28个省代中,三分之一和丁水波有着十年以上的兄弟感情。比如“东北王”张福顺,这个当年用丝袜装上5000元全部身家,跑到广东石狮寻找发财机会的男人,如今身家至少5000万元:“湖南王”王泉福当年跟着丁水波做三兴鞋,如今在湖南拓展了460多家特步专卖店。“很多代理商开始同时代理七八个品牌,后来通过特步赚的钱越来越多,便主动放弃了其他品牌。”
然而,在当初的品牌转型期,要想引导这些游击队式的零售商成长改变并不容易。“你必须让那些可能只有中学文化的生意人明白品牌是什么。”很多人几乎对专卖店概念一无所知,连简单的衣服叠放和摆放规范都不清楚。特步甚至需要向零售商普及“三角开店法”这类基础的营销知识。所谓“三角开店法”,就是在商业街等繁华区域,尽可能多开店,以便对其他品牌形成围攻之势。
与此同时,各类店铺管理手册密如雪片,大小培训在终端相继展开,一些经常在国内飞来飞去的“神秘顾客”也会突然降临……
王泉福告诉记者,正是因为丁水波重感情、有远见,代理商们才愿意跟他穿一条裤子。比如谢霆锋在2003年发生“顶包案”,特步内部“换谢”之声此起彼伏,丁水波摇摇头,人不可能不犯错误,更不能因为他一时犯错就抹杀他对企业的贡献;2005年特步在湖南地级市开设300多平方米的旗舰店,很多人都认为特步疯了,丁水波顶住压力,事实证明特步的重度消费群主要来自该区域。
为了提升特步代理商的整体素质,丁水波出钱让他们集体进入清华大学,参加为其量身定制的高级经理培训班。
同样是在2006年,特步花开三枝,一举拿下迪士尼、柯林两大国际品牌的中国区代理权。三箭齐发一方面可以锁定不同层面的消费人群,另一方面特步、迪士尼、柯林各自隶属不同的经销系统,各自独立的运营体系有效规避了诸侯割据、店大欺客的现象。
2009年,特步会成立独立核算的直营公司,力争在三年内做到全国销售额的20%~25%.在此之前,特步通过代理加盟制(加盟商在订货会上一次性买断货品,货品的产权即转移到加盟商身上),利用加盟商的资本和人力共担了市场风险,销售网络得以在几年之内迅速渗透到全国各级市场。而特步“御林军”的入局,除了可以为加盟商提供一个经营上的样板,同时也提高了特步对整个销售局面的控盘能力。 下篇 只要对手给机会
丁水波办公室的灯一年到头似乎总是亮着。一位代理商对此印象深刻:一次老板说自己忙约他两点钟谈生意,代理商以为是下午两点,结果半夜一点多,对方打电话告诉他约会的地点。
在陈埭时,丁水波和他的700多个员工一起睡竹棚,他说那时最大的梦想便是能有个花园式的厂房。而现在工人们住在安有空调的宽敞公寓,春节回家拖着个大皮箱,就像当初的华侨一样。
管理洗骨与业态丰满
打架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和晋江绝大多数出生草根的老板相似,丁水波在创业初期,同样是兄弟姐妹一起抡膊上阵。比如丁水波的妹妹和妹夫,一个为特步负责鞋业研发的副总裁,一个曾为服装中心的副总裁,多年来跟着丁水波一起冲锋陷阵,血浓于水。
但随着企业发展,目前由特步总部直接发工资的员工便有6000多人。6000多名员工意味着6000多个家庭,丁水波身上的责任越来越大。此外,工厂管理、加工厂协调、供应链管理、财务管理……特步这艘巨轮的分工越来越细,企业的管理之弦越绷越紧。www.chuangyezg.com
事实上,几乎所有家族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都将面临一道天然门槛。客观上你在目标市场的布局已相对饱和,主观上企业内部机能已发生改变,特步要想继续超越,必须洗骨重生。
“摆在特步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做小,继续保持家族控制;而要做大,就必须正规化和系统化的运营。”
丁水波斩钉截铁地选择了第二条路,他试图打破家族企业的长城,将特步打造成一艘世界级的巨轮。而上市被看作一次产权明晰的重要契机,通过上市募集的资金才能打开那幅壮丽的航海蓝图:五年内,从中国第一的时尚运动品牌成长为世界第一。
一场声势浩大的空降行动由此展开。目前特步(中国)有限公司十几个总监和九个副总裁中,属于丁氏家族的只有四个,其余全是内部提拔或通过猎头公司推荐来的职业经理人。他们平均有10年以上的行业经验,在公司管理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现任特步副总裁的叶齐,作为业界公认的营销高手,先后在李宁、格威特、安踏、康威担任高管。他于2004年加入特步,为企业的高速发展产生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特步大楼的电梯口,我们看到了一面引进人才的公示墙,越来越多身着条纹领带、深色西服的新面孔,开始震荡特步原有的家族管理体系。局部性的蜕变逐渐呈现蝴蝶效应,丁当时的感觉“就好像推开了一扇通往阳光的大门”。
对于普通工人,丁水波也在自己办公室的楼下单独辟出一层作为员工休闲区,里面有咖啡、红茶、啤酒、电脑,“工人来办公区要是找不到人,可以坐坐。”而在生产前线,特步给每位工人配备了价格不菲的陶瓷杯,编号后的杯子整整齐齐地排列在车间门口。而这些都只是特步尊重员工的部分细节。
如果说内功修炼让特步具备了第二次超越的软实力,那么其引入的服装、配件业态则是一对显性的翅膀。
2003年特步初战服装领域,殊不知在首次召开的广州订货会上全国只订了一万来件。第二季的厦门订货会依旧如此,一时间关于服装项目到底有无必要存在的争议甚嚣尘上。丁水波连夜召开紧急会议,会议一直开到早上六点。最后的结论是,服装项目是特步未来战略不可或缺的组成,当前困难主要在于代理商们尚未意识到该项目的未来前景,不愿轻易订货。
针对特步原有经销商不愿销售服装的现实,丁水波进行了适度的政策调整:“如果代理商确实不愿订货,特步会在当地另寻专门的服装代理商。”这样的政策让老经销商们充满了危机感,如果服装代理商业绩良好,他们不是很有可能被取代吗?于是,这些代理商硬着头皮试探性地进了一批货,殊不知一上架居然卖的不错。服装项目自此一发不可收拾,2008年一年订出3000多万件、销售额与鞋子平分秋色。
特步年,花开在眼前
人努力,天帮忙。
(阅读次数:
)
共5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