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中国编辑:
上大学时,我学的是机械设计专业,但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组织和参与了很多当地企业的市场策划和推广活动,更因为发明英语单词“超级记忆法”而被评为秦皇岛市2000年度市级“科技新星”。
2000年初,网络经济正炙手可热时,我正好大学毕业,当时网络界正流行仅凭创意就可获得数百万美元风险投资的神话,为了实现创业梦想,我毅然放弃了进入松下电器市场部的绝佳机会,怀揣2000元钱和非凡的创意来到北京,准备和朋友创办一家网络公司。
可是,到了2000年7月时,网络业已危机四伏,风险投资商纷纷紧缩银根。对于我的首次创业来说,还有一个十分致命的原因。我们所谓的创业团队核心就我们两个人,都是创意丰富、对技术一窍不通的市场派,团队的两个重量级人物是经朋友介绍的两个北大MBA,就靠这样拼凑的团队去找风险投资,现在想起来真是天真可爱。但是,当时的我们就是敢闯、敢于尝试。
眼看创业无望,残酷的现实迫使我必须先找份工作生存下去,于是我进入一家不知名的小网站销售部做业务员,月薪只有1000元,而且工作压力非常大。当时不是没有别的更好的选择,主要是太想亲近互联网。由于公司知名度低,网站浏览量十分可怜,因此业务员销售网络广告特别困难。我决定“跳出广告做广告”,发挥自己的特长,以出色的项目策划方案吸引客户,将公司的网站当作项目宣传和沟通的媒介之一。经历无数次的挫折和考验,凭借出色的策划能力和沟通技巧,三个月内我创纪录完成20万的销售业绩,而别的业务员最高纪录不到1000元,连公司的台湾老板都专程坐飞机前来祝贺。但是好景不长,后来网络大势已去,公司决定实施战略转移做软件。于是,我又跳槽到一家西餐公司,工作一年后即愤然辞职。在这里,一方面是不满于其家族式管理,员工处处受气,另一方面是经过一年的认真观察,我初步了解了公司的整个运作流程和管理技巧,感觉时机已经成熟,决定二次创业开办自己的西餐厅。
2002年3月我和另一位合作伙伴经过认真探讨达成创业共识。西餐是餐饮业中的朝阳行业,其拳头产品比萨的市场前景更是十分诱人。必胜客、达美乐、斯宾斯基等世界著名品牌纷纷进军中国市场,而经营最成功的就是百事集团旗下的必胜客,几乎开一家火一家。根据市场竞争态势,我们定位于中高档西餐厅,让更多的人吃到价廉物美的地道比萨。
经过分析后,我们更加坚定了决心,立即满怀激情地行动起来。万事开头难,首先要解决最关键的资金问题。我们开始向所有能想起来的,甚至很久没有联系的大学同学、亲戚、朋友等兜售创业计划以求借到钱,但是每一次我们的幻想都被现实击得粉碎。整整两个月时间,依然毫无进展,我们都非常沮丧,信心几乎损失殆尽。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在我们极度迷茫、进退两难时,我的一位想都想不起来的亲戚却主动向我伸出橄榄枝,他的投资理念是“投资就是投人”,他认可我的为人、能力和西餐厅项目,最终我以高出银行几倍利率的代价一次性融到30万元。
餐厅经营成功的首要因素是什么——地段、地段、还是地段。资金问题解决后,我们立刻开始到处选址,经过详细的实地勘察和对比,我们选择了一个紧邻好几所大学的、人流量大的好地段,并和房东签订了长达七年的房屋租赁协议,餐厅的使用面积为260平方米,每年房租为20多万元,按季度支付。
顾客到西餐厅就餐讲究环境和情调,因此装修时我们完全按照高档次装修,尽可能选用高档次的装修材料,仅一面6平方米的墙面,磁砖就花去一万多,而且由于装饰设计公司提供的装修方案要价太高,我们决定自行设计装修方案,再找装修公司施工。按我们的设计方案完成装修后,整体效果还不错,但是有些局部则显得与整体不太协调。整个装修工程总计投入15万元,加上房租、购买设备、原材料的支出等等,开业前我们账面上的现金只剩区区几万元,但是我们都信心十足,坚信开业后生意一定非常火爆,因此根本没把初期固定投资过大的事放在心上。
2002年8月底,西餐厅正式开业,我们满怀激情地说:“对我们来说,开店成功就是胜利”!事实证明这绝对是个错误的想法。因为胜利开业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第一步,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餐厅开业当天,由于前期宣传和促销到位,生意十分红火。由于刚培训完的服务员经验不足,人一多就手忙脚乱,后厨也乱做一团,我则成为“灭火器”,哪里出现紧急状况就扑向哪里,一直忙到夜里12点多,餐厅才打烊。虽然当天流水帐就达到八千多元,但是却与我们创业前的期望值相差甚远,因此我们都比较失望,同时我心里还有一种隐隐的担忧。
很快我的担忧就成为现实,虽然我们大力加强了对员工的岗位培训,以便为顾客提供更好的食品和服务,但是不到两周时间,顾客的新鲜劲一过,餐厅的顾客数量就大幅度减少,流水帐则应声滑落到两三千元,而2500元是我们计算出的盈亏平衡点,形势不容乐观。同时高潮退去后我们才发现所谓的好地段存在许多问题:一方面停车位很少。我们的消费群体绝大多数是有车族,就餐的顾客想要停车就餐比较麻烦;另一方面餐厅的大门正对着一条公路,而消费者习惯的行走路线是沿着公路另一侧走,我们餐厅所在的整个楼成为“孤岛”,人流量再大也只能望洋兴叹。
(阅读次数:
)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