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您认为目前中小企业的主要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我国的中小企业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中小企业有无区别?
陈乃醒:世界上的中小企业都有一个特点,从概念上来说,中小企业不是一个行业的概念,不是产业的概念,也不是所有制和地域的概念,而是一个从规模形态上进行划分的概念。为什么要这样从概念上把企业区分开来呢?主要是为了从政策上支持弱势的那一部分——中小企业。所以世界各国一般都从法律上确定一个界限,比如从企业的就业人数、销售额、固定资产等几个数量概念来确定。同时有些国家也从其他方面界定,使用在数量指标之外的软性指标,认为中小企业有如下特征:一是从企业的内部构成形态看,中小企业内部没有定型的组织机构,不像大的企业有计划处、人力资源部等;二是中小企业的产品大多在市场上占的比重比较低,不形成产品的垄断;三是大企业在中小企业中所占的股份不能超过20%,如果超过这个数值,那就成为大企业的一部分,而不是中小企业了。上述三条加上数量指标就可以很全面地对中小企业进行了界定,一般来说,这些划分方法也是世界上通用的做法。
但是各个国家有不同的划分标准。有的国家只用一个指标——就业人数,一般欧洲国家规定员工人数在300人以下的公司为中小企业,个别国家规定500人以下的公司是中小企业,美国则规定凡是在1000人以下的都是中小企业。中国也用了就业人数这个概念。而有的国家就用两个标准,即就业人数加上年销售额或者固定资产数量。还有的国家使用三个标准:就业人数加上年销售额和固定资产数量,像俄罗斯就是。像这种使用1个指标和3个指标的国家都是少数,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是使用两个指标进行界定。同一国家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界定,不同国家在同一时期也有不同界定。同一国家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的界定,反映了这个国家在工业化过程或者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对企业规模的要求。一般来说,经济越发展,工业化程度越高,中小企业的规模就越大。不同国家在同一时期的不同界定,则反映了不同国家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对于企业规模的要求。从这一角度说,我认为中小企业是一个世界性的概念,也是一个长远的概念。所谓世界性的概念是说,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存在中小企业的问题,所谓长远的概念则是指过去、现在、将来都存在中小企业的问题。这个问题的世界性和长期性,决定了世界各国的政府都十分重视它,特别是在解决劳动力就业方面占据重要地位,因为政府都是比较关注社会稳定的,在有些国家则甚至涉及到政党执政的权力问题,因此各国都非常关注。尽管根据WTO规定,政府是不能直接对企业进行财政资助的,但世界各国多多少少都对中小企业有相应的优惠和支持。
记者:您认为中国的中小企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风险是什么?是信用风险,市场风险,还是宏观的政策环境的风险?
陈乃醒:就目前来看,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最主要风险是市场风险。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为中小企业创造了一个宽松的体制环境,这一点大家都感觉到了。为什么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得这么快呢?这是因为深化改革基本能适应中小企业发展的要求。当然,我并不是说这二者之间没有矛盾。矛盾还是存在的,这也是还要继续深化改革的原因。所以,大的环境体制的改革与中小企业的发展之间是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相适应是说它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改革使我国从80年代初期那种市场匮乏、人们普遍贫穷的条件下发展成为世界大工厂,应该说这是推动了中小企业的发展。说它相矛盾是说改革对于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还有许多不能满足要求的地方。为什么说主要风险是市场风险呢?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讲:一是改革开放推动了生产发展之后,市场供应日益充足,产品也开始相对过剩,创业的方向选择就比较复杂了。有些人选择得好,就发展了;有些人选择得不好,那就被淘汰了。这就是为什么中小企业被淘汰得比较快的一个原因。二是因为竞争激烈了。在改革开放初期,企业的数目很少,市场比较小,产品也不多,所以没有什么竞争;但随着社会产品越来越丰富,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创业风险也随之增加。三是随着市场的发展,物质产品的丰富,国家对资源的控制也由过去的政府控制转向市场调节,企业的进入条件比以前低了,但对管理水平的要求则提高了。四是加入WTO以后,国际市场也开拓了,企业有了一些新的销售领域,但对风险的把握则难度更大了,以前面对的只是国内企业的竞争,而现在面对的则是国际企业的竞争。五是随着市场的发展,竞争的激烈,对经营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我们的许多中小企业的创业者都是没有经过专业知识训练的,甚至很多是由刚放下锄头的农民成立起来的中小企业,这些人都需要经过一个锻炼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很多人必然会被淘汰出局,只能由一部分发展起来,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中小企业会失败的一个原因。
记者:您认为中国的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瓶颈是什么?像有些做出口贸易的中小企业,其营业额和利润业绩都很好,但是要想得到银行的贷款却仍然很困难,这是为什么?银行为什么不愿意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
陈乃醒:目前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瓶颈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因为我国的资本市场不发达,资金市场的改革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现在社会上钱很多,银行有钱,很多企业也有钱,居民个人手中也有钱,所以不是缺钱的问题,钱很多,但为什么中小企业却融资难呢?这就是资本市场不发达造成的。银行收了很多存款贷不出去,老百姓手中的钱也投资不出去,因为中间缺少通路,企业需要的钱拿不到手,而社会上有钱却用不掉。这种现象的背后就是资本市场不发达。应该有很多种渠道能使钱流转起来,但我们缺少这种机制。具体来说,就是企业直接融资少,间接融资多。像上市公司发行股票融资,这种直接融资方式用得太少;而像借钱这样的间接融资方式却用得很多,但借来的钱是需要还的。我们虽然有证券市场,但到股票市场融资的企业却太少,绝大部分还是以银行贷款为主。第二个瓶颈在于银行贷款成为融资的主渠道,企业一般也只走这一条路。根据我对国外的研究,国外的中小企业从银行贷款,一般只占其资金来源的20%,其余的资金来源方式则很多;而我国则90%以上依赖银行贷款。第三个瓶颈在于我国的银行结构不合理,过于单调。大银行太多,小银行太少,社会上的钱绝大多数集中在大银行手中。这么大的一个国家,却没有足够多的银行进行竞争,也无法改变其理念。大银行资金多,对应大企业,一笔贷款几个亿,甚至几十个亿,所以他看不上中小企业这样的小客户,你的贷款只有几十万,几百万,业绩再好人家也看不上,规模太小,不屑于做。而如果有大量的小银行存在,由于其资金少,所以只能面向中小企业客户,几十万,甚至几万的生意他也会做。用我的话来说,这叫大人和大人玩,小孩和小孩玩,大银行对大客户,小银行对小客户。从世界范围来看,我国的金融市场不发达,银行业也不发达,台湾有100多家商业银行,香港有1000多家,连澳门这样的弹丸之地也有40多家银行,中国这么大的一块地方,小银行实在是太少了。融资的第四个瓶颈是因为我国银行竞争少,服务理念差,比如有的地方的银行小企业去开户,存款金额低于50万元的都不予受理。这就是看不起小客户,实际上银行也是做生意的,做生意就应该不管大客户小客户都一视同仁,这才是应有的服务理念。第五个瓶颈在于我们的社会缺少一种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理念与氛围,这是一种社会责任。政府非常重视中小企业,因为他们能创造财富,增加就业,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对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所以服务于中小企业这种有利于社会进步的事,是一种社会责任,大家都应该做,你不做,就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所以大银行如果为了自身的利益,为了赚更多的钱,不做中小企业贷款,这是一件不对的事情
(阅读次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