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有人说:危机不可怕,可怕的是老板没文化;“危机”不是危害,顾名思义,虽然危险,但是还有机会,也可以称之为——危险的机会。“文化”可以理解是指老板的内涵修养、综合素质、人格魅力、创新魄力以及影响力等等,作为老板——企业的领路人、决策者和企业文化的倡导者,事关企业生死存亡,老板文化的提升可谓众盼所归。
笔者无意贬低任何一位身经百战、殚精竭虑、冒险打拼、辛苦创业的企业当家人,旨在提醒尚存的企业主们“有病治病、无病健身、独善其身”,使他们能够披荆斩棘带领企业走入良性发展轨道,能够多为家人、员工及社会创造价值。笔者认为,成功就是不断挑战失败的过程,没有永远的成功,却有永远的失败。成功的企业各有各的成功方法,失败的企业有着同样的失败——管理不善。创业至今,仍然活跃在经济舞台上的企业老板,可谓各有千秋、各领风骚,但是企业的综合素质是否达到了市场环境和市场发展的客观要求?
本文观点仅是笔者通过自身的经营失败体会、多年从事企业高管及管理咨询接触中小型企业的感悟及于众多职业经理人沟通总结的个人看法,抛砖引玉,仅供大家参考。
现象剖析:
一、 从发展历程看靠的是——
1、 时运机会:市场大环境、政府扶持、宽松、优惠的鼓励政策,形成特定时期的创业机会,以至于顺风顺雨,犹如下坡路学骑自行车,但是,对于遇到上坡路和泥泞坎坷路、风云变幻时该怎么应对,不得而知。一路顺利走来,不知为何顺,遇到坎坷就迷茫。
2、 信息碰撞:信息不对称造就利差机会,许多时候,一个生意或者项目的诞生就是不经意一句话的事,“关系”因素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不怎么需要专业和操作的技术含量,例如:办公用品采购、承包施工过程等等,空手套白狼的现象比比皆是。
3、 胆大心细:敢作敢为是创业的根本,只要先行一步立刻就会有所斩获,在90年前中期做生意的人有句口头禅——这年头想不挣钱太难了。在创业初期,不仅仅要有魄力、敢为人先,还要勤俭持家,所以,中国大多数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资本原始积累立竿见影,很快得以实现。
4、 吃苦耐劳:吃苦耐劳是创业的基础,创业的个中滋味用一句话可以概括——谁疼谁知道!
5、 自主专行:无需顾忌太多,也不懂得该顾忌什么,也没什么人可以商量,也因为看似生意兴隆、顺理成章、同理可证,导致企业主产生一种惯性思维——“这是我个人的企业,别人不能参与重大决定”“以前我就是这么发家的,我永远是对的”。久而久之,自己也很难分辨是非曲直了。对于企业发展严重缺少科学观,急于膨胀,却不明白企业做大做强凭的是什么?做大是过程、做强是目的;也不明白领先是一种暂时性状态,而不代表是成功的终极,许多的阶段性成功其实只是个过程驿站,促使企业昨日成功的原因,也往往是阻碍企业明天继续成功的因素。
二、 从日常管理看靠的是——
1、 亲力亲为:缺乏组织运行的观念。以忙为荣,忙到早出晚归、撇家舍亲,睡觉都不敢关手机。不懂得腾出空间,给予下属更多机会,不善分权和授权,不懂得帮他人达到目标才是领导艺术的精髓。
2、 事无巨细:深陷迷宫,自己布局自己解,搞不清自己的定位,想到、眼到之处,手到擒来,缺乏分工协作和团队精神。
3、 殚精竭虑:对于重大决策,自己绞尽脑汁,没有人可以商量研究,造成决策失误、投资失败只能打牙往肚里咽。
4、 有想法没方法:从先知先觉逐渐先知后觉再到后来的后知后觉、达不到先知不觉(无为而治)的境界。
三、 从战略规划看——
1、 眼高手低,想法多行动少,口号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往往会导致用战术的方法解决战略的问题,或者用战略的观点看待战术问题,南辕北辙还不知所云;
2、 盲目冒进,贪强求大不切实际,秉承“人有多大胆就有多大产”,殊不知,“胆和产”也是有先决条件的。
3、 断章取义,缺乏系统作战意识,一个企业的战略执行要靠整个系统协调配合来运行,否则就会导致顾此失彼、隔靴搔痒;
4、 重表象轻执行,很多好的想法、思路和规划没有彻底的执行下来,导致结果事与愿违。结果不是靠说出来的,执行力度决定了结果的理想程度。
四、 从人力资源看靠的是——
1、 情感管理:美其名曰为“人性管理”,忽视科学培养,遇到问题往往是靠老板软硬兼施,最终以员工口头、表面妥协而结束,可恰恰是问题升级的伏笔。
2、 指山卖磨:愿景美好、目标苛刻,企业的远景最终只是老板个人的远景,好似与员工无关,爱企如家最终成了海市蜃楼。
3、 奖惩无规:考核标准不清晰、不兑现,导致奖惩制度形同虚设,一场没有合理游戏规则的竞赛其结果可想而知。
4、 重诺轻兑:言而无信,导致员工对企业、对老板失去信任,造成人才流失严重,这种信誉危机在中小型企业中存在最为普遍。
5、 多疑善变:信任、支持只适合口头说说,没有具体落实体现;
6、 拔苗助长:对新引进的员工恨不得第一天上班便带来效益;急于求成:过于关注结果,不问过程,忽略培养和鼓励,不懂得奖励失败也是一种激励策略。
五、 从营销能力看靠的是——
1、 小米步枪:团队建设、渠道建设(渠成水到)有多狭隘?
2、 一厢情愿:
3、 精打细算:少花钱多办事无可厚非,
4、 好大喜功:市场占有率
5、 本末倒置:以市场化为导向,市场需求
八、从创新变革看靠的是——
1、头脑发热:缺乏系统规划和行动计划,一时冲动,分不清轻重缓急;
2、以偏盖全:以为一招鲜吃遍天,总是故伎重演、毫无新意,严重缺乏与时俱进的作风;
3、急于求成:以为企业创新变革三下五除二就可以药到病除、以最短的时间力争最大的效果。不懂得快药伤身且有副作用,甚至会适得其反、后患无穷。
4、 反复无常:作为企业的当家人,在企业内部可谓一言九鼎,员工会相当重视老板的言行举止,但说变就变、说了不算的后果可想而知。
解决之道:
一、 观念纠偏:企业决策者的观念改变是企业变化发展之根本,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
(一)、生存与发展,生存靠集权,发展靠分权。企业的发展靠什么?起步创业靠魄力和直觉,守业发展靠人才和科学;大巧在所不为,大智在所不虑。有所为有所不为,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致力于选拔、培养、监督、控制和关心下属员工,把有限的精力用在正确定地方——要思考正确地做事还是做正确的事。也就是,找合适的人,安排合适当岗位,适度的引导,做出合适当事情。哪些事情该关注过程、哪些事情该关注结果?复杂问题简单化。思考多于行动,亲历亲为、事必躬亲只会让你顾此失彼、乱了阵脚。
(二)、理解人性化——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知道、做到和得到不是一回事。
(三)、投资与回报:饮鸩止渴、杀鸡取卵、眼前利益、一叶障目。
(四)、承诺与兑现:深层次理解,不要过度承诺,但能超值兑现。
(五)、分享与分担——成绩与失误。阶段性的收获误以为是成功的标志,归功于自己,归过于下属,责权利不清晰、到位。
(六)、创业与创新,创业靠冲动——勇气可嘉,创新靠魄力——英明之举。创业是寻找一条出路、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创新是自我淘汰原有的老路,有选择的开辟新路,犹如鹰的重生、凤凰涅槃。
二、 角色定位:
作为企业的当家人,企业规划的设计者、重大事情的决策者、战略执行的组织者、计划实施的指挥者、内忧外患的灭火者、亲力亲为的控制者、上情下达的监督者,你希望自己该是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你的角色定位是影响整个企业运转系统的前提,不妨从以下几点考虑:
(一)、做什么——定向,战略规划、目标定位,找准着力点。
(二)、谁来做——定人,目标分解、责任到人,在其位谋其政。
1、组织架构:是企业的骨骼,其合理性直接影响着企业运行的协调度;
2、职能描述:分工明确,使企业的每个人清晰的知道自己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做好;
3、目标量化:科学管理的基础工具;
4、体制完善:体制是企业内部的游戏规则,规则不清则人心不定;
5、过程控制:是质量的核心部分,许多企业重视创意、策划和结果,却忽视过程的监督、纠偏、控制;
6、结果评价:对于已经形成的事实,切忌缺乏系统性分析、匆忙小结、草草了事,不能客观地因时而异、奖惩分明。
(三)、怎么做——定法,战略目标实现的方法和途径、理清思路
1、严格标准: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没有折扣;
2、完善流程:减少环节、时间浪费及出问题的几率;
3、因事设法:制度管理、绩效考核等。
(四)、如何做好——打造和提炼企业核心优势
1、人才管理——人才识别的核心四要素:想、肯、能、会;
2、技术升级——企业竞争力核心所在;
3、资源整合——人财物力资源的充分利用;
4、方法落地——行之有效的执行力保障可行性方案的落地。
三、 精兵简政:“大”不代表“强”
1、 内部检讨:自上而下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
2、 去糟存精:采取必要适当的考核、评定,能者上、不能者下;
3、 因事设岗:按需配置、高能高就、低能低就;
4、 厉兵秣马:兵贵神速重在培养,当兵有句话:平时训练多
流汗,杀敌战场少流血。
四、 变革创新:使企业突破瓶颈、焕发活力
1、 系统诊断:发现问题的根源,才有标本兼治的可能;
2、 系统升级:切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对急症下猛药;
3、 整体提升:分清轻重缓急,有条不紊的进行系统改善;
4、 执行到位:执行力是企业各个环节都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
五、 危机管理:危机意识不等于紧张氛围
1、 防微杜渐:管理漏洞、跑冒滴漏;
2、 防患未然:安全事故、人为事故;
3、 居安思危:基业长青的基础之一;
4、 警钟长鸣:不怕出错,就怕重复出错。
六、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体现
1、文化背景——摒弃“山寨文化”阴影
2、文化提炼——价值取向定位
3、文化形式——注重人心所向
4、文化福利——利心利人利企
5、文化提升——也是企业整体素质的提升
结束语:
笔者认为,企业决策者缺少的不是谋略,而是谋略的可行性思路;
企业决策者缺少的不是创新,而是创新的魄力;企业决策者缺少的不是人才,而是容纳人才的心胸;企业决策者缺少的不是付出的信任,而是信任的标准;企业决策者缺少的不是“所为”,而是“不为”;因此,作为企业的当家人,把握企业发展态势和清晰自己的角色,是管理自己企业的首选考虑和作为。
创业、建业、守业,是一个企业成长发展的必然过程,每个阶
段的交接口也就是瓶颈突显的阶段,然而,企业决策人每每遇到此类困惑的时候,却往往迷失了是该先考虑“这条路怎么走”还是“往哪走”的问题,希望以上所述,能为正在为企业出路和发展而困惑、迷茫的企业领路人有所参考和借鉴。见仁见智,欢迎批评指正。
时间关系难以细述,有不同见解和希望交流者,可加QQ:1024612929,MSN:zzwj678@hotmail.com联系我。
(阅读次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