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是一个激动人心的词汇,创业在实现人生价值、创造财富、推动历史进步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创业现在已经是我国现代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动力之一,也是我们进行改革创新、制度创新、理论创新主要的实践手段。
大家知道,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还比较低,不到毕业总数的1%,而发达国家一般占20%-30%。分析创业难及失败率高的原因有三点:
1、意识问题。
这是第一重要的。意识,是一种认识的觉醒;或者说是一种认识的升华。意识决定着行为。
没有礼貌意识,就不可能举止文明;
没有学习意识,就不可能谦逊勤奋;
没有劳动意识,就一定懒惰或者依赖;
没有金钱意识,也就不会在理财致富上用心;
没有服务意识,就不可能为他人着想;
没有创新意识,就不会求变求新求发展。
同样,没有创业意识,人生的脚步就不够积极主动。
当代的同学为什么会缺少创业意识呢?首先,这是个社会问题。这种创业意识的缺失,与我国从建国以来,也就是五十年代起,高、中专毕业生全部由国家包分配的历史有关。从1950年——1966年,这十七年来,大学中专毕业生已经被分配了十七届。这也就是说,逐年的大学毕业生乃至全社会都已经习惯了毕业就有工作的模式,没有人为工作发愁,即便是喊着豪言壮语到祖国最困难的地方去,到基层去,到农村去,也是有工作岗位的,有稳定的工资待遇。所以,今天的大学毕业生,需要走入社会参加工作的时候,前一段历史时期大锅饭制度(理想化的社会主义制度)下形成的依赖意识,仍在起作用。包括家长们在内,他们也不太支持同学创业,他们意识不到我们今天所说的创业实际上是历史传统的回归,是与1949年以前的传统接轨。
我国的学校教育,产生在清朝末年的戊戌变法的时代。是向西方学习的产物。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学校教育的模式保留下来了,至1949年,已经五十年了,这其间学校教育也只是负责教育,不负责学子毕业后的工作。
戊戌变法之前,学子们上私塾。“学而优则仕”,考科举,是读书人的必经之路。但考中的做了官的总是少数,那些考不上的呢?考不上的自然要分散到各个行业中去劳动谋生。其中下海经商而讲信誉的,被社会赞为“儒商”,就是“读书人做买卖”儒雅可信的意思。我国几千年的整个封建时期的私塾教育,也是只传播文化,教导做人,不管分配工作。
我们今天所说的创业,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是在和我们民族自身的文化传统接轨。
浅谈同学创业难及失败率高的原因
2、观念问题。
观念是一种相对稳定牢固的意识。比如“出头椽子先烂”——凡事不敢实践,害怕风险。这在许多人头脑里都是一种非常明确的意识。比如“从众”意识——也是一种害怕风险的意识,相信跟着大多数就能安全。比如说“门当户对”的门第意识。这实际上都是世界观问题。以上所提到的几个例子,一眼可以看穿其世界观的本质是自私的,保守的,狭隘的,封建的。不是出生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就一定具有开放的意识。不是受了高等教育就一定具有民主意识。正向毛主席说过的:人的正确思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同学创业,需要创新精神,需要创新的观念,需要创新的勇气,需要创新的智慧。但必须首先解决为谁创新、为什么要创新的问题。
一个人要想有创新的灵感和效果,必须有创新的勇气和智慧;要想有创新的勇气和智慧,必须有较崇高的目的和强烈的使命感。我们当代同学必须要解决一个你应该为谁读书、为谁创业的问题。
(阅读次数:
)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