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长势总体较好
今年我国粮食生产开局良好,冬小麦播种面积同比增长1000多万亩,扭转了自1998年以来的连续下滑局面。据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透露,目前全国冬小麦返青苗情基本好于上年同期和常年,土壤墒情足,长势总体较好,为夏粮增收奠定了基础。
目前,西北、华北地区冬小麦处于拔节期,黄淮地区处于抽穗期,江淮地区处于灌浆期,西南地区处在乳熟期。日前,全国冬小麦一类苗占总播种面积的45.5%,同比提高9.2个百分点;二类苗和三类苗面积分别占38.8%和15.7%,同比分别下降2.7和6.5个百分点。10个冬小麦主产省,一类苗比例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的省有:陕西、山东、河北、河南、山西。
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近日调查结果显示,今年夏粮生产特点突出,一是冬小麦生长期间气候多变,二是目前小麦长势恢复较好,三是田间管理技术到位率较高。
影响因素不容忽视
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组长于振文教授说,由于自然灾害等不确定因素增多,目前夏收小麦还存在一些威胁。
于振文分析,一是倒伏危险大。由于部分麦田群体偏大,基部节间拉长,抗倒伏能力减弱。二是病虫害隐患多。预测今年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蚜虫等病虫害呈中等偏重发生趋势,目前西部诸省已出现流行势头,发生面积比去年增加15%,发生期提早15天以上。随着温度回升,西部和黄淮麦区条锈病等病虫害有进一步流行的可能。三是后期关口严峻。到小麦收获前,黄淮麦区小麦生长还要经过大风、干热风洗礼,江淮麦区还有连阴雨、高温逼熟、烂场雨等灾害性天气。部分地区旱象发生。如应对不力,将对夏粮产量造成较大影响。
据河南省农业厅植保站调查,目前小麦条锈病已在河南南阳、周口、驻马店、商丘等地的15个县(市)点片发生,并呈迅速扩散蔓延之势。湖北省农业厅透露,小麦条锈病在襄樊、十堰、荆门、宜昌和恩施等主产麦区的病情扩展迅猛,到4月上旬,全省发病面积已达180多万亩。
中国农科院土壤肥料专家在河北藁城进行跟踪调查也发现,由于今年春季地温偏低,该地区冬小麦返青比往年推迟10天,小麦的第一节间比往年长,而第二节间还没有长好,茎秆偏软。冬小麦有12—16个节,第二节间是关键。如果不采取措施,到6月份一旦遇到干热风天气,就有可能造成小麦的大面积倒伏,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质量。
田间管理注意啥
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建议,当前狠抓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确保夏粮丰收。
(阅读次数:
)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