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保证肥水供应。拔节期小麦肥水需求量大,加之部分旺长小麦前期营养消耗多,越冬和早春冻害较重,目前还有部分受冻麦田群体不足,个别田块出现黄叶脱肥现象,因此保证肥水供应,对增加有效茎数、粒数、提高粒重具有重要作用。
二是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治。条锈病坚持“五天一查,十天一报”,流行高峰期“三天一查、五天一报”。后期肥药混喷、一喷多防。大力推广肥力素、强力增产素和磷酸二氢钾、尿素与多菌灵、粉锈宁、氧化乐果等农药混合喷施,提高结实率和粒重。
三是做好小麦种子田的生产管理。小麦良种补贴省(区)农业部门应提早确定主导品种,加强种子田生产管理,落实好提纯复壮等措施,确保秋冬种用种质量和数量。
中国农科院专家建议,冬麦区农民应采取紧急措施,及时补充钾素肥料。具体办法是:在小麦叶面喷施浓度为1%的硝酸钾溶液,每亩30公斤,第一次喷施后的3—5天再喷一次,效果更佳。喷施硝酸钾的投资少、效果显著,成本为1元/亩左右。
针对今春低温小麦生长出现的问题,专家给农民提出如下建议:以往底肥一次性施用的钾素肥料,可留一半作小麦起身后期至拔节初期施用,主要喷施一次硝酸钾,既可以取代多效唑(一种激素)等,又可保证这段时间小麦对氮钾的需要。
(阅读次数:
)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