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5月,麻阳县江口墟镇陈家湾村突然变得热闹起来,在该村的惠农新能源科技服务公司里,一拔接一拔的参观群众川流不息,四面八方赶来的人群里有怀揣新鲜与好奇的农民兄弟,也不乏具有投资意识的考察者。一个苗家山寨的沼气公司怎会引来如此多的关注目光?带着疑惑,近日笔者走近了陈家湾,采撷了令人鼓舞的创业故事。
初进苗乡遇困惑
2008年7月,湖北荆门的叶为从南华大学环境艺术设计系毕业,因为专业的热门,许多用人单位相继向他伸来“橄榄枝”。然而带着一腔服务基层的热情,他却选择当大学生村官,只身来到偏远的麻阳江口墟镇陈家湾村担任村书记助理。驻到村里后,他发现村民煮饭砍树烧柴现象普遍,生态破坏很大。基于此,他萌生了推广农村沼气建设的想法,谁知跟村民一沟通,大多不感兴趣。有的村民还反映,原先他们曾搞过沼气,但沼气池挖起来很麻烦,费工费钱不说,沼气产生也少,还常出故障。一些沼气使用户也因此弃用。有没有一种更为先进可靠的沼气技术替代传统的沼气建设,改善农村能源问题?这成为盘桓在叶为脑海里的困惑。
联手共兴创业路
不久,叶为了解到,本村村民刘志峰从北京青大能源公司打工返乡。据悉北京青大是一家专门从事新型沼气研究与推广的公司,刘志峰长期在该公司工作,具有相当的技术实力。这个消息令叶为大为振奋。他连夜找到刘志峰,动员其留在家乡创业。刘志峰对清洁能源行业前景看好,但缺乏管理水平与创业胆识,在创业问题上犹豫不决。为打消他的顾虑,叶为提议由两人共同出资创办,他承担管理与市场营销,刘志峰负责技术服务,两人分工合作,亏盈共担。叶为的创业激情给了刘志峰巨大的鼓舞,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引入北京青大公司的技术力量,组建新型能源公司。创业前期,为了熟悉公司管理与营销业务,他们分别到湖北、四川等地参观学习。同时,还通过网络查阅了大量的沼气推广资料。在此基础上,他们制定了公司管理章程,开始筹建公司。今年初,他们投入资金20万元,注册成立了惠农新能源科技服务公司,并聘请本村8位农民为工人,租用村部仓库作生产基地和办公场所,正式动工生产。
新型能源公司主要生产用于装料发酵的沼气灌,并负责提供安装、运送、维护一条龙服务。这种沼气灌是针对传统沼气池专门研发的新型技术产品,制作工艺简单,适合批量生产,且安全耐用。相对传统的沼气池,它不需要挖窖,节省人力物力,而且露于地表,便于启池换料,具有发酵快、沼气多的优势。当天安装,填料后3天就能使用上沼气,整个周期不超过4天,而传统的沼气池从建设到使用至少要2个月。整体预算下来,单个比传统的沼气池节省1000多元。
创新思路闯市场
面对优势如此明显的新型沼气技术,一些村民仍是顾虑重重。对此,公司从示范引导入手,说服了几户农户免费安装试用,并将其培养成新型能源使用样板户。在此基础上,公司利用各乡镇赶集日,摆设咨询台,宣传推介新型沼气技术,并实行“进户参观——签订合同——试用体验——满意付款”的销售模式,鼓励和引导农民使用清洁能源。公司先进的销售模式与经营诚意赢得了农民群众的信赖,周边一些农户纷纷装上了新型沼气灌,有的还利用沼气在家安装了热水器,享受到与城里人一样舒适的生活。通过典型引路、现身说法打消了群众的顾虑。公司突破了市场的第一道“门槛”。
为了争取政策扶助,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公司在江口墟镇政府的帮助下,与县农村综合改革办、县能源办衔接联系,将其生产的沼气池纳入财政补助范围,每口可获补助近1000元,相当于将价格直降了1000元,大大刺激了农民的购买欲望。
虽然公司组建不久,但已经取得了梦幻般的开局。目前,公司正积极与怀化其它县市的大学生村官联系,洽谈设立县级代理。随着公司的发展,新型清洁能源将进入更多的农民家庭。大学生村官与返乡农民工的创业故事正在苗乡山寨生动演绎。

(阅读次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