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前要先进行三项自我评估
宁钟(以下简称“宁”):我倒不是这样来看。现在的创业机会,不是少了,可能反而是多了,因为人们的需求(随着基本需求的满足)越来越强了。新的机会和需求不断地在出现,旧的需求被满足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能够解决新的问题,满足新的需求,就是创业的一个机会。机会是问题的解决方案。
创业实际上就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看你怎么样去看问题。比如一杯盛着2/3满的杯子,你可以说它是已经盛了2/3,但你也可以说还有1/3的空间,关键是看你看问题的角度。
我想说的是,70年代的人对创业的理想是不缺的,但是光有创意,也是远远不够的,很多人创业,自己都认为是在创业,但是,每个人的创业动机,骨子里面是不一样的。所以你首先要搞清楚,自己到底为什么要创业,你可以问自己三个问题:
新创企业的创始人,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和难题:我们应该从事何种业务,希望发展什么能力,创业者每天要面对组织的弱点,许多新创企业都会同时缺乏策略的连贯性和竞争优势。所以第一步你必须确定创业的目的和目标;第二步你要评估实现这些目标的战略;第三步是评估自己实施这些战略的能力,要把过去隐形的战略目标显著化。
去创业的人,一般可以分成三种,第一种是浪漫型创业,他们喜欢创办一家公司,把企业做大后就把它卖掉,出去玩两年,然后再回来持续不断地创业;第二种人是生活型创业,他是来过日子,也不会让别人来介入,有盈利和现金流就可以,永远不想做大,这样的创业者要问自己我一定要冒大风险吗,因为长期发展不是自己关心的问题;最后整合资源的思考和做事的思维方式。在创新与创业的问题上,创新是为了创业,创新不能脱离市场。
另外,最重要的一点是创新必须是简单而且专注的。我在上课的时候,经常给企业做一个测试,你如何把一只长颈鹿放到冰箱里面去,很多企业家想了很多办法,但是其实很简单就是打开门,把它放进去,然后关上门。成功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思维很简单。因为创业就是抓住战略性的机会,有问题就会有机会。问题想简单,才会去成功。
天才不一定能成功,聪明人经常会失败。关键是创业,光有创意是不够的,还要有执行力,执行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创业家需要去判别大趋势,未来的高成长行业在哪里?国外有很多人调查,“机会”的开启之窗,一般是3年时间,也就是说,如果你犯一个错误,三年内你没有办法纠正这个错误,那么这个机会也就会丢失了。
问:很多70年代创业者,从事的都是互联网创业,您能给他们一些建议吗?
互联网和技术创业都会有一个特征,因为技术本身是有生命周期的,你要特别留意你的技术是在孕育期,还是成长期和成熟期。如果我们把技术生命周期看成是一条S线,在成长期你的技术性能指标,只要稍有改进,你的收益就会得到显著提升。但是,一旦你的技术进入成熟期(也就是掌握技术的人变多,市场竞争开始激烈),所对应的技术如何改进,对于性能指标的帮助都不会很大。
对于技术型创业,有一点是要特别当心,一般技术进入成熟期之后,新的破坏性技术往往就会诞生,而取代了原有的技术,创业者只要一不小心,就会被淘汰。我们当然应该在成长期创业,而不是在成熟期,这一点创业者要看清楚。
问:那我们如何来保持我的优势?
把技术变成标准化,对顾客产生锁定效应,懂得知识管理形成独特的knowhow,是成功关键。最后我想说,细节决定成败,在大成长的行业创业,要懂得趁势而为,不要逆市而行——善于把握大趋势
(阅读次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