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中国按:
3年修鞋生涯
改革开放前温州和台州的农村,是贫穷和落后的代名词。南存辉和邱继宝所成长的家庭,则是温州最贫寒艰辛家庭的缩影。他们的少年时代也都充满了艰辛与磨难。
13岁初中还没毕业的时候,南存辉的父亲—温州柳市人人皆知的老鞋匠,不幸在一次劳动中脚被水泵砸伤,腿部骨折,卧床不起。作为长子,品学兼优的南存辉不得不放弃学业,继承父业,挑着鞋担在柳市大街小巷摆摊补鞋,以此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无奈的日子、生活的重压让他学会了坚强地去面对一切,也让他懂得了诚实做人、诚信经营的道理。寒冷的冬天,他要揉搓着冻紫的双手为客人补鞋;炎热的夏天,鞋锥子深深地扎入了手指,即使伤口发炎疼痛难耐,也要挥汗忍痛坚持给客人补鞋。日复一日,每天挑工具箱早出晚归,这样一晃就是三年。
而14岁的台州人邱继宝踏上小鞋匠之路却是因为家里穷得交不起1块5毛钱的学费。初中毕业只读了三天高中就无奈地结束自己的求学生涯。不上学了,在家里每天只做些简单的农活,但这对一个生性好强的人而言,痛苦莫过于此。于是邱继宝弄了一辆自行车来载人送客。
但想不到三天后,他却连人带车被送到了公社并被关了三天,理由是:自行车载人属于地下运输队,搞运输队就是搞资本主义,要割资本主义尾巴。邱继宝的车被没收,人被批判。再后来,终于挨到社会大环境稍微宽松一些了,极度压抑的邱继宝这才仿佛重压之下的弹簧,一头就冲了出去。他背上补鞋的小箱子,邀上三五个老乡,操起鞋刀,揣上鞋锤,含泪告别父母,意气风发地闯关东了。补鞋生涯一过就是三年,三年时间内,邱继宝足遍东北三省,饱尝生存之艰辛。
创业之初的“四顾茅庐”和“飞身跃墙”
1984年南存辉东挪西凑和几位朋友投资5万元,办起了乐清求精开关小作坊。当时还只是装配采购来的零部件,但是南存辉已经觉得很开心。转眼到了1985年,在柳市做低压电器的人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这时,有远见的南存辉意识到了其中隐含的风险,第一个站出来说:“求精开关厂要想精益求精,只有请人材来帮助我们渡过难关。”于是,他凭着一身豪气,带了400元钱,硬是闯到了大上海。终于打听到上海人民电器厂的工程师王中江可以帮助“求精开关厂”。然而,由于种种缘故,南存辉三次虔诚地拜访这位工程师,都被对方拒之门外。当第四次登门拜访时,王中江终于被南存辉的真诚所感动,放弃了悠闲的退休生活,愿意从大上海来到乐清的小作坊。
“古有刘备 ‘三顾茅庐’成就其三分天下的志向,今有南存辉 ‘四请王中江’助正泰雄霸天下。”一时成就一段佳话。
同样是创业之初,1986年邱继宝所创办“飞跃”的处境可以说“三没有”—没有资金,没有技术,没有市场。但为了赢得生存和发展时机,出生牛犊不惧虎的邱继宝把目光瞄向了国际市场。随后,邱继宝去了广州,背着码边机找到了广交会。广交会门口人山人海,但那个时候的广交会,作为乡镇民营企业想进去是非常难的。在大门前,当邱继宝恳求门口的两名高大门卫要进去参展时,不但遭到了拒绝,还招来讥讽:乡镇小厂生产的缝纫机不能登堂入室。但邱继宝并没有放弃“登堂入室”的念头,他背起缝纫机走出大门,顺着会场外围墙走着,忽然发现有一处地方来往的人较少,不由心中“窃喜”:条条大道通罗马。于是纵身一跃,翻墙进了会场,可是马上被两名保安抓住了并罚款50元,罚站半小时,以示效尤。再次被赶出广交会大门的邱继宝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竟是背着样品从下水道爬进了会场。
邱继宝硬是凭着一股不服软的‘死牛劲’顶进了广交会。
“靓仔”的 革命和“Mr.飞跃” 的涅磐
两道浓眉,一双亮闪闪的大眼睛,脸颊还有两个浅浅的酒窝,笑起来特别迷人。这就是南存辉,被南方一家媒体戏称最魅力的“靓仔”企业家。其实这个 “靓仔”并不“温柔”,他曾发动3次股权革命来拓展了正泰前进的道路。
(阅读次数:
)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