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离用户太远,发泡材料是体积大、重量轻的产品,装载运输中一车看似满满、实际上并运不下多少,来来回回,忙忙碌碌,结果是本可进荷包的几个钱丢在了路上。于是,张果喜将6条生产线全部撤出余江,分别落户上海、厦门、深圳、东莞,独立成厂。这些地方皆为工业密集区,就近推销,就近运输,这才扭亏为盈。撤出后当年就赚了600多万。
1999年,果喜集团又与美国一家公司合作,引进专利技术,在余江创办了江西喜泰电机有限公司,生产当今世界最先进的高科技电机产品——无刷无槽微型直流电机。这个产品目前在美国只应用于宇航和军工,而在世界民用工业中还未得到应用。国内有关部门也认为这个项目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可以填补国内空白,很多有微型电机需求的部门和企业甚至希望果喜集团尽快批量生产。美国商人黄崇朝把这个“青涩的苹果”带到了中国,并与正在寻找事业突破口的张果喜一拍即合。没料到,黄崇朝“一女二嫁”,从而在广东商关检文和张果喜间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官司。
1988年,十万大军下海南时,张果喜也随着人流越过琼州海峡踏上了这块拓荒者们心中的淘金地,跑遍海口的角角落落,然后选中了风光迷人的三亚,决定投资2亿元在这里兴建一座大酒店,当酒店建到一半时,却碰上1996的“宏观调控”,海南热突然降温,工程被迫停了下来。
如果真要谈到“佛”,那么,企业家的“佛”就是“市场”。只有从市场中来到市场中去,企业家才能获得真实的“佛佑”。张果喜也不例外,他的市场眼光与市场驾驭能力源自他数十年的市场打拼,他积累了丰富的市场经验,从容地根据市场进与退,或积极应对或巧妙化解既有的市场困难和风险。
现在中国旅游热出现,海南又逢“春天”,张果喜又重新坐镇三亚,临场指挥,停工的大酒店再上马,仅半年时间一个四星级大酒店竣工、装修、开业。那场官司打了四年多,张果喜最终胜诉。随后,张果喜引进技术人才,不断为这个耗资1亿多元的“苹果”修枝剪叶、浇水施肥。目前,该产品已在铁道、纺织、医疗、家电等行业推广应用,并拥有全球100多个客户,形成了年产20万台的生产规模。按国家发改委的指令性计划,到2008年要达到102万台的生产能力,产值10多个亿。此项目现已纳入国家高新科技重大建设专项和国家稀土电机生产基地。
显然,这种“转机”也有可能被果喜人的“佛文化”化为“佛佑”。
江西红
“果子熟了,大家都喜欢”——张果喜这样解释他的名字。
在果喜集团展览大厅,一幅张果喜身佩红色绶带、手举鲜花的照片特别醒目,照片下面有这样一段文字——
1993年6月5日,江西南昌,一个别开生面的大会令人瞩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要将一颗由其发现的编号为3028的小行星用一个人的名字命名,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极其慎重,几经推敲,批准了紫金山天文台的决定。这个大会就是命名大会,用作命名的人就是企业家张果喜:自即日起,这颗编号为3028的小行星就叫“张果喜星”了。
小行星命名是一项非常高尚的荣誉,以往命名都是以地名和著名科学家的名字命名的。这一次以张果喜的名字命名,是因为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查阅了很多资料,发现张果喜的企业在改革开放之时对社会所作的贡献,特别是给社会公益事业作了较大的贡献,所以才决定推荐用张果喜的名字为一小行星命名。到目前为止,在全球用企业家名字给小行星命名的有两个,一个是美国著名实业家哈默博士,另一个就是张果喜了,而且他是以人名命名星辰中最年轻的一位。
与此相映成趣的是展示厅橱柜中堆放的张果喜的其它系列荣誉:1984年以来,张果喜连续19次被评为江西省优秀厂长(经理)、三度省劳模,先后获得第一届全国百名优秀厂长(经理)、第二届全国优秀企业家、两度全国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首届十大杰出青年、首届中国经营大师、首届改革风云人物等200多种荣誉。
遍览这些国内其它富豪和企业家无法企及的荣誉,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张果喜一直为主流阶层所认同、所看重,他最大的财富不是一手打造的果喜集团而是使他自己成江西的品牌。而荣誉展览的这种方式足见张果喜本人对荣誉的看重和珍惜。
与不少富豪比,张果喜的发迹干净且透明。木雕工艺加出口创汇,这样的财富典型让人心里塌实。也正因为如此,虽然历时几十年,张果喜这个典型始终能够得到各级各届政府的推崇。
(阅读次数:
)
共6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