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华林集团将已抵押给农行淮阳县支行的3宗土地,重复抵押给浦发银行郑州市分行,套取贷款资金8600万元;2005年3月,在办理安彩华林4.5亿元贷款项目补充抵押合同时,又将已抵押给中信银行( 9.84,0.18,1.86%)郑州分行的两宗土地使用权,重复抵押给农行淮阳县支行。经过记者调查发现,上述两宗土地使用权证均为虚假证件。
“银行可能忽视了一些步骤,华林集团土地抵押贷款登记是在淮阳县国土资源局办理的。”周口市土地局一工作人员说。记者注意到,由于土地重复抵押,被套取贷款资金8600万元来自浦发银行郑州市分行,其行长是从农行调过来。
根据银行信贷资料,华林集团及其关联企业和孙树华个人,拥有河南淮阳、商水两县20余宗土地使用权,面积达到9400余亩。
在这20余宗土地中,7宗面积共4207亩的土地因长期闲置不用,已被当地政府依法收回。华林集团目前仅有3宗共计1075亩的土地使用权,孙树华本人名下并无土地。其余的10余宗土地,都涉嫌违规办理、变造和重复使用土地使用权证。
此外,通过竞标大项目获取银行贷款,也是华林集团的另一大骗贷路径。这些大额的贷款去向一直是一个谜。但从华林集团生产来看,贷款没有具体应用于生产或者工程上的迹象。除了主业塑料及PE管材等产业外,由华林集团竞标筹建、总额近200亿元的多项国家和省级重点工程项目近两年全部被迫搁浅或放弃。 崩塌
按华林集团曾有的计划,四五年内将资产规模膨胀到300亿元,然后设法上市,打造一个产业多元化企业。这一切愿景现在看来犹如海市蜃楼。
2004年4月,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银行随后紧缩银根,华林集团靠银行贷款支撑的路子被堵死。华林集团“快不行了”,闻到味道的银行们蜂拥而至,争相前来逼要到期的或是没有到期的贷款。
孙树华使出浑身解数,半年内还了5.7亿元的贷款。当地政府还帮其还了6000万元的贷款,开创了政府帮企业还钱的先例。
2005年年底,经历了银行逼债风波之后,华林集团旗下子公司锐减到三家,仅剩下河南华林化学建材有限公司、华林塑料蓬布有限公司、三元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外加一个国家合作(PE)检测实验室。
更严重的是,在这三家子公司中,两个已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唯一正常运营的华林建材,据说也常常开工不足。
2007年3月下旬,华林集团向周口市中级人民法院递交了一份破产申请,这意味着华林集团旗下的三家子公司已经进入破产程序。
据一份权威资料显示,截至2005年8月底,华林集团及其9家关联公司在11家金融机构的50个账户中,只有资金余额40.8万元。
“高达19.3亿元的负债总额,其中仅银行贷款13.6亿元,这起案件,可谓河南企业界迄今为止涉及金额最大的一起破产案。”一位知情人士称。
纵深
草莽富豪VS 既定命数
发迹后的孙树华与挂牌为“京AJ0116”的黑色大奔如影相随。2005年银行逼债风波后,许是为了低调,孙树华改坐一辆车牌为“豫A77598”的丰田越野。
由一个普通农民到民间富豪再到瞬间坠落,孙树华的人生轨迹宿命般的深深烙上了政企、银企关系学的烙印。
“搞钱,搞关系”对这个只有小学三年级文化的草莽富豪来说似乎是游刃有余、如鱼得水的事情,在当地人的眼中,“孙树华情商极高,与当官的关系好,他上面有人。”
这与孙本人给人的感觉有些偏差,他看起来比较木讷,“老实,不爱说话,心眼好,对人实在”是孙家老邻居对他的一致评价。
娴熟的关系学
孙树华算是不折不扣的白手起家式人物。
很小的年纪他就挑起家里的大梁,捡破烂,卖烧饼,蹬三轮,贩卖磷粉,不分贵贱,只要能赚钱,孙树华都干。
淮阳县漕河乡是孙树华起家的发源地。1992年,孙树华与当地乡政府合作办起了一个小型的塑料农地膜场。作为孙树华的一个新的起点,不到半年,孙就赚了200万元。
在早期,孙树华熟练运用关系学的能力就已经开始彰显出来。据淮阳县工商银行( 5.10,0.06,1.19%)原行长张学财讲,孙树华“不知道用了什么办法,跟工行的信贷员混得很熟,信贷员经常偷偷贷款给孙”。
原漕河乡乡长迟某退休后,被孙树华请入华林集团继续发挥余热。
v
(阅读次数:
)
共4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