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
不能只惩戒个别人
在河南,业内共知的是,周口市被多家银行机构列为金融高风险区。
有关调查资料显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企业逃废债务率及企业诚信缺失比经济发达地区高5-10倍。周口的版本是,这里的金融机构只有四大国有银行,无一家商业银行,并且这四大国有银行近8年没有办理过住房按揭业务;银行储蓄“虹吸”现象严重,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条件在河南省最为苛刻,以至于许多企业被迫迁往外地。
华林集团巨额骗贷,是对这种金融高风险的诠释,也是对所谓严格风险控制的反讽。
业内人士曾这样描述过周口一些企业早期的贷款模式:从银行贷出20万元,企业会拿出10万元感谢有关操办人,继而再从银行申贷100万元;等到这100万元到手后,企业敢拿出三四十万元乃至更多的钱作为回馈……如此周而复始,企业和银行的利益相关者一直捆绑在一起。在当地,一个几乎是公开的“行规”是,银行贷款的“回扣率”一般在20%以上。
华林集团规模迅速膨胀,据称走的就是这条路。而这显然不是孤例,当地业内人士透露,近两三年来,整个周口地区一些企业涉嫌银行骗贷最终东窗事发的大案要案就有五六起,主观逃废债的事例就更多。去年6月,周口市万园集团啤酒有限公司以银行承兑汇票的方式,在中行沈丘县支行骗取1.461亿元据为己有,其中的“秘诀”,就是与银行内部的工作人员“内外勾结”。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流动取决于金融生态,这是资金按市场原则自由流动规律的结果。金融生态好,商业评级就高,在资金调度、信贷规模或授权授信时,就会产生倾斜,会有更多的信贷资金向这个地方流动,形成资金聚集的“洼地效应”,从而促进经济更快地发展。反之,则会引发资金的外流,削弱一个地方经济的竞争力。华林集团、周口市万园集团啤酒有限公司等企业以非法手段骗取银行贷款,直接破坏的就是地方的金融生态、投资环境和对外形象。
越是落后、越是贫穷的地方,越是容易陷入这种恶性循环,这似乎是一种规律。当地银行人士透露,在周口,银行机构和政府部门一般有着这样一个不成文的理念:经济越是落后,越要给企业贷款,而且要给大个头企业贷巨款,假如不给企业贷,就永远没有做大做强的可能。这样的理念,看似合理,实际上却经不起实践的检验——诸多灰色利益随之产生并被巧妙地遮盖住了;大型企业贷款来得太容易,就会膨胀,常常走上盲目扩张之路,甚至将不断融资贷款当做自身的生存之道……这些因素的综合,就导致整个地区经济结构、商业文化的扭曲甚至崩塌。
目前,华林集团原董事长孙树华被刑拘了。但仅仅检讨一个企业,仅仅审视一个人就够吗?一个地方的金融生态和经济环境应该如何重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06年是周口的金融生态环境年,当地政府和银行部门采取多种措施,努力营造安全共赢的金融生态环境。进入今年,这种工作又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目前,孙树华被刑拘,外界普遍认为这是法律惩戒机制开始深入地发挥作用,表明了中央和地方政府打击金融犯罪的决心。不过,法办了一个孙树华,其他“赵树华”、“李树华”呢?如果只惩戒个别人,不从企业、银行、政府几方的共生机制中找问题,如果只要求企业讲诚信,不从商业文化和金融生态中找原因、建制度、强监管、树信风,那么类似华林集团骗贷的恶性事件还会继续发生
(阅读次数:
)
共4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