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服装店曾挂出“8折清货,买100减50送50”的招牌,一楼改为特价场,全面清售历年积压的夏装,“折,减,送”结合来做,二楼全部销售当年新款,价格还是促销前的8折。
该店的高明之处在于,用一楼特价引爆销售,从而带动二楼的正价服装。具体做法如下:在一楼购物获得的现金券可以在3日内于2楼换购商品。现金券设计为10元面值,二楼正价场购物每件衣服限用两张。
该促销活动推出后,场面火爆,大获成功。其实,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可以发现,一楼的商品在实际上是按四折出售的,因此,可以说是获利微薄,然而,其真正的目的在于引爆二楼正价品的销售。可以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典型例子。活动结束后清算,二楼的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64%。 关联销售在商战中其实运用广泛,其真正的目的是用畅销产品带动高毛利率产品的销售,从而让一部分利润,来获取更大的利润。
第三,合作营销 某甜品铺新增早点项目,但由于当地人没有在甜品铺吃早点的习惯,故与一小笼包经营者达成协议,在该店前面卖小笼包,每天只收取10元租金,靠小笼包招徕来人气后,甜品店提供封装好的甜豆浆,店内再准备好豆花和稀饭。这样,光豆花和豆浆,加上300元租金,每个月就增加2000多元的纯利润。
从这个简单的案例中,大家可以看到,甜品店和小笼包,原本是不相干的,但经营者却寻找到了其共同利益,即一起招徕早餐客源,小笼包经营者每天只交10元租金,又可与甜品店合作扩大客源,何乐而不为?而甜品店依靠小笼包招来客人,再售卖自己的早餐产品。 在商场中,有了合作才有利益,有了共同利益才有了合作,没有共同利益,就应该创造共同利益。 让利,是一个典型的创造共同利益的方法。
其公式为下: 让利---创造共同利益---合作----共赢 打个比方,甜品店只象征性的收取小笼包经营者10元的租金,就是典型的让利行为。至此,小笼包经营者由于节省租金,和分工合作,与甜品店有了共同利益,创造了双方合作的可能,因此才能在这一次合作中达到共赢。
大家想一想之前讲道的海南电视机大王吴一坚的例子,当时身无分文的吴一坚,和海南政府有什么共同利益呢?即使海南政府批一块地给吴一坚建厂,又能得到什么好处呢?
两者看似没有关联,但吴一坚通过许诺经营25年以后厂房和土地归政府,并且每年贡献一部分利润给政府,从而与政府之间有了共同利益,并且顺利拿到了建厂的土地。
所以,大家明白这个公式了吗?把这个公式演习1000遍,10000遍,就成了你成功的不二法门。 第八,末位淘汰,赏罚分明,低底薪高提成 这个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应该太熟悉了,所以我就不详细讲了~
所谓末位淘汰就是:所有员工中,20%优秀,70%普通,10%差劲,每月评估一次,按绩效排名,末尾的10%淘汰,优秀的20%加薪,升职,培训,分红,发配股份,而70%的普通员工中,又可以评出20%,70%,10%等等。。。总之就是胡萝卜加大棒,赏罚分明。这是目前很多优秀的大公司的运作模式,当年,风驰传媒从一个初创企业发展到2.7亿,就是推行的这一套模式,因此,这个评估模式应该大小企业都是可以用的。
而低底薪,高提成是最有效的既降低公司运营成本又大大激发员工积极性的方式,目前大部分的公司都不会发死工资,区别只是提成的比例而已。销售人员最好是100%提成,而高层管理人员20%底薪,80%提成。普通工人计件工资加奖金。
一般来讲,越是高层,其工资的浮动比率应越大,反之,越是低层,其工资收入应越稳定(销售人员除外)。具体的原因大家可以想想,如果普通工人今天200明天800,要如何养家糊口呢?反之,高层因为工资基数大,所以,浮动比率高一点也没关系。
那么,高管的工资应如何与绩效挂钩呢? 一般来讲,企业的部门分两种职能,一种创造利润,一种控制成本。对于创造利润的部门,提成与毛利润挂钩(注意是毛利润不是纯利润哦,否则公司的经营很容易遇到麻烦);而对于控制成本部门,提成与成本成反比;对于库管相关部门,提成与库存成反比。 总之,大原则就是,公司的利益一定要与个人利益挂钩。这一点说起来很容易,然而事实上,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做到的。一旦出现吃大锅饭现象,公司离关门也不远了。
(阅读次数:
)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