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月赚1万 穷小子“发明”的独门生意真棒
通过这次成功的经历,让郭新源认准了这是一种心的赚钱门路。只是在车展上卖广告单的经历,让他发现了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那就是他对印刷品一窍不通,直接影响了他和对方商谈的价格。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用了一个上午的时间跑到德胜门印刷一条街,以谈印刷广告为名,一家一家地了解印刷品的报价单。经过一个上午的了解,他把不同纸张,为他以后开展工作打下了基础。
转眼到了2004年5月1日,北京各大商场迎“五一”的促销活动早已展开,尤其在王府井商业大街,地上的广告单丢了厚厚的一层,街头的垃圾筒内也被广告单塞得满满得,这给了郭新源大显身手的机会。他每天穿梭在各大闹市黄金地段,往往几个小时就能收集上千张广告宣传单。如此一来,郭新源每天就可做成四五笔生意,平均日收入可达400多元。虽然生意好了,但郭新源发现做这一行常遭到别人的白眼———不就是一个捡破烂的吗?为此,他想出了一个办法,做了两套蓝色的衣服,找到一家丝印厂,在衣服的背后印上“环保”两个黄色大字,又在两个背包上印上“爱护环境”几个字,然后穿上这套衣服,背上背包,大摇大摆地出现在首都街头。人们看到后,都以为他是环保部门地工作人员呢,从此再也没有人笑话他了。
经过不断探索,郭新源对一些赃污、破损的宣传单,进行了相关处理:每张精美地宣传单,一般都在外面覆盖着一层薄膜,一般污痕,用毛巾沾水轻轻一擦,就可去除;而油腻的性污痕,可用酒精或双氧水去除;轻微的折痕,用装有热水的茶壶轻轻烫平,即可消除;至于严重脏污,破损的宣传单,就只能弃之不用了。经过这样分门别类地一一处理,郭新源的“战利品”数量大大增加,生意也越来越好。时间一长,郭新源还积累了很多经验:黑白、双色印刷的宣传单基本上没有回收价值,因为印刷成本也就是几分钱,只有彩色的宣传单才有回收的价值,越是大开张页数的印刷品,卖出的价格越高。比如,房地产商派发的广告宣传单最好卖,因为它们通常是对开型或是折叠型,成本超过1元,而且其广告宣传单的使用周期,一般是半年或一年以上……
为了寻找货源,郭新源还摸出一些独门经验,一是凡属展销会,都会有大量的广告宣传单,这天的生意一定非常好;二是楼盘的销售地,虽然能捡到的广告宣传单数量不会太多,但楼盘的广告宣传制作得都非常精美,卖出的价格也很高,一张顶三张;三是每逢双休日,在商业闹市区,会有很多派单员,见人便赠,保准大丰收。
随着经验的积累,郭新源又瞄准了一些大型游乐园,这是因为他们的广告印刷品,色彩鲜艳,成本一般都在2元以上。节假日进游乐园的人,往往超过万人,园内丢弃的宣传单很多,一天下来能收集到三四千张,按两角钱一张的价格卖给游乐园,能挣七八百元钱,在业务稳定的情况下,郭新源又突发奇想,他找到环卫工人以及捡破烂的人,让他们帮助拣宣传单,并把自己的名片散发给他们,向他们收购广告宣传单,不脏污破损的,保持完好如新的,每张最高1角钱,最低5分钱。这样一来,帮郭新源收集宣传单的队伍无形中壮大起来,他再也不用东奔西跑了,每天坐在家里,喝茶水,看报纸,专等别人送货上门,只需验货,付钱就行了,俨然一个小老板。
2005年7月,郭新源如约把妻子接到北京。他从此专门负责收购广告宣传单,联系客户,上门销售;而他妻子则负责把一天收的广告单分门别类整理好。夫妻干得得心应手,每月都能赚1万多元,小日子越过越滋润……
如今,一年过去了,郭新源的存折上已经有了6位数,但他仍然没有就此满足。他觉得自己开发出的市场仅仅是北京的一角,他的理想是把北京市的这块市场全部开发出来。看来,他的精彩人生才刚刚开始……
郭新源的成功告诉我们一条经验:无论多么富有的商家或个人,都会不遗余力地节约成本,以追求利润。郭新源正是抓住了这一点,通过大胆的尝试,“发明”一个全新的赚钱门道。我们生活的其它领域里,还有许许多多可以节约的地方,而这种地方必定同样蕴藏着商机!如果你能举一反三地找准这种“地方”,你也许就能像郭新源一样,找到许多人熟视无睹的“宝藏”!
(阅读次数:
)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