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在上海开业的第一天开始我听客户和我说得最多的话是: “乡下人”,“侬马俄啥包啊?” 一种不祥的感觉袭来。 8上海故事之二:再陷泥潭 从福源商厦里的包店开业起,光顾店里最多的都是买菜阿姨的类型。从济南发到上海的积压货,给钱就卖,不记成本,吸引了不少贪图便宜的客户。广州刚进的新货品种繁多,有进价10多元的东升货,也有当时比较高档的在中澳皮具城里40多元的PU包,来上海从广州进了第一批货后,我抱着以前从事其他行业的经验,哪种类型的货稍有销路,立马补充货,增加新品种,10月到元旦前我密集到广州进货。仓库里的货越来越多,手里的钱越来越少,积极的经营心态没有带来效益,我也越来越怀疑选择进入这个行业的正确性。
2000年的元旦到春节前这段时间成了我进入手袋行业最艰难的时期。艰难,看不到希望。 有两件事记忆深刻:元旦过后南汇一家学校在我店里团购背包,我拿着样品到广州找厂家订货,等货做出来,我迟迟等不到上海店的汇款,1万多货款已经不能轻易拿出来了,在狮岭的旅店里等了一个星期,上海店里东拼西凑才筹齐货款。我回到上海到春节前,无力再到广州进货。
(阅读次数:
)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