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也深刻改变了中国经济结构,尤其是民营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之一;但困于金融供给等的不足,小企业的发展之路并不平坦。作为第一家民营资本占主体地位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浙商银行因金融改革而生;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探索特色发展、培育核心竞争力成为首要课题。相同的“出身”,类似的境遇,一致的目标,使得“在服务小企业中实现共同成长”成为浙商银行的必然选择。
小企业融资业务难点的产生源于小企业的固有属性,其所固有的高失败率、信息不对称等带来的银行贷款的高风险、高成本等难题,是小企业业务推进过程中无法回避的艰巨挑战。银行要享受这一顿美餐,必须创造性地解决摆在面前的难题。概括地讲,主要有以下“四不”。
一、小企业成长的不确定性
小企业融资难最为直接和根本的原因就是小企业具有的高失败率和经营不确定的成长特性。
1。高失败率。
国外的研究表明,小企业在其成立的第一年内,就有近50%经营失败退出市场,这种高失败率表明小企业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与大中企业相比,银行将其资金贷给这部分企业,存在着更大的风险——企业失败退出市场,将使银行发放给小企业的贷款面临本金损失的风险。
2。经营不确定性。
小企业经营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市场的变化或国家政策的调整常使得小企业经营上出现波动,经营上呈现出很大的不确定性。这种经营不确定性表明小企业即使在其存续时间内,也会给银行贷款带来不利的影响:还款来源不稳定,从而至少表明贷款本息回收存在逾期可能,而一旦逾期,就可能存在损失的风险。
二、信息不对称
间接融资的“代理”属性,决定了银行对融资对象的尽职审查义务;而信息不对称则成为横亘在银企合作间的重要因素。信息不对称有以下3个层面。
1。量上的不对称——信息不完全。
首先是记录信息的不完整(财务不规范所致);很多小企业缺乏正规财务分析所必需的财务报表,或者财务报表是不完全的,如缺少现金流量表。
其次是记录信息的不连续,财务记录可能存在时间上的不连续,在特定的时间里,虽然发生了业务,但是并没有财务记录。
导致信息不完全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小企业专业财务人员的缺乏,既使配备了财务人员,小企业主也往往出于对财务掌控的需要,选择性地安排家人或熟人担任,这些人固然忠诚,但往往专业素质难以满足规范化的财务要求。即使一些小企业考虑到这种局限,配备了专业的财务人员,但鉴于其所能提供薪酬水平和发展空间局限,专业能力有限,加上工作中得不到足够的财务培训和规范的财务环境的熏陶,身处不规范性财务环境,思想逐渐认同,行动逐步跟进,财务操作上不规范也就在所难免了。
2。质上的不对称——信息不真实。
(阅读次数:
)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