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三十六回中,军师徐庶之老母被曹操囚于许昌,将欲加害,徐庶不得不从曹操之意,告别刘备,回归许昌。徐庶临行前,谋士孙乾秘谓刘备曰:“元直(徐庶字)天下奇才,就在新野,尽知我军虚实。今若使归曹操,必然重用,我其危矣。主公宜苦留之,切勿放去。操见元直不去,必斩其母。元直知母死,必为母报仇,力攻曹操也。”然而,令大家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刘备答曰:“不可。使人杀其母,而吾用其子,不仁也;留之不使去,以绝其子母之道,不义也。吾宁死,不为不仁不义之事。”众皆感叹。
因此,刘备以“汉室宗亲”的名分,博得“德广才高”之声望,又得“礼贤下士”之声誉,才能吸引并保持众多德才兼备的敬业之士,死心塌地地为其效力。
诚然,《三国演义》毕竟因其文学性,历来有“抑曹颂刘”之说。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史学家往往认为刘备不是英雄,而曹操才是真正具有雄才大略和远见卓识的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但是,刘备正是通过这三种激励之术,成功的“雇佣”并保持了众多“精英员工”。今天看来,根据帕累托(Pareto‘sLaw)“二八定律”的内容,刘备成功地满足“关键员工”的需求,创造出像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黄忠等一大批“敬业员工”(EngagedStaff)。并且,还成功地实现了员工敬业态度的延续。比如,诸葛亮之子诸葛瞻,之孙诸葛尚,无不为蜀汉帝业前赴后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因此,今天的中国企业和企业管理者理应对刘备的激励艺术引起足够的重视。
(阅读次数:
)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