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缺什么?时间!新崛起的巨大财富的拥有者如江南春一定这样回答。
7月末在大连,穿了一双漏水的皮鞋去见记者,顺便说了没空去补:“对我而言,补鞋或者认认真真到商场挑双好鞋,时间成本都太高。”于是他看到这样一篇报道:《江南春:鞋子漏了,我没时间去补》。“文章第一部分都花在我的鞋上了,我看完一寻思,这都给人留下什么印象呀,整个一艰苦朴素老干部。”江南春笑了。不过,因为传说中的每月平均花费1万元,他确实被归入“节约型”富豪。
他跟父母住相邻单元,却不能经常跟他们打照面;他很喜欢吃家里的饭但不能经常吃到,他不能保证一日三餐按时吃饭,常以一餐代之;在他250平米的家中,除了卧室,他不知道其余四五个房间放了些什么东西,“只有我妈知道”。他没有时间谈恋爱、听音乐,没有节假日,不爱参加宴会和应酬;业余爱好是睡觉,见缝插针地睡觉,此外,就是按一按他疲惫的脚了。
这种生活方式不是他一个人的,朝两旁望望,有马云、陈天桥、李彦宏为伴,朝前面望望,有盛田昭夫、松下幸之助、2006年6月以前的比尔·盖茨,等等。要成为拥有80%的财富的20%的人中的一份子,是注定要付出代价的,譬如被人们叫做“工作狂”,譬如这种“程度最浅的痛苦”:每天只睡4个小时,自己动手做150页的PPT,然后精神抖搂地向陌生人滔滔不绝讲上4小时;或者,哪怕忙到早上6点,也要搭乘最早的航班飞往另一城市。
至2006年5月,江南春创建的分众传媒在纳斯达克的市值已超网易,达30多亿美元,成为纳市中国第一股,他本人坐拥4.26亿美元的财富。在母亲的眼里,他还是20多年前那个勤勉省心的儿子么?——坐在煤球炉前,听着收音机,两个下午就摊出一大堆蛋饺。
他的大学同学说:“我不羡慕江南春。他能做到的很多事,我都做不到。如果你知道他劳累的程度,你就知道什么是成功的代价。”
他的另一位朋友在博客里写道:“除了钱,他没有不良嗜好。” “不比人更聪明,只是把时间用来奔跑” 在江南春33年的岁月里,有两次重要的演讲。一次是1992年,他以华师大诗社社长的身份参选校学生会主席,当时他已经懂得:一个人的成功不完全靠个人才华,而重在整合资源的能力。他在投票前“合纵连横”因而欠下160元债务的事情已被媒体写了好几个来回,但还有一条信息——为了脱稿演讲,他提前3个月开始准备讲稿,请系里关系“铁”的老师修改数遍,临近竞选的一个月里,每天背上20遍。
2005年美国东部时间7月13日,江南春在纽约时代广场纳斯达克证券交易中心的演讲台上为分众传媒股票上市致辞,他也练习了大约20遍,但还是忘词漏了一段。不过,当天的《华尔街日报》报道说,1010万股招股说明书中定价为14—16元的分众股最后被17美元的发行价超过,创造了融资1.72亿美元的纪录。
“投资者不在意你英语好不好,而是在意你的企业能不能带来高回报。”他4年前设定的目标——35岁之前拥有一家比较稳定的媒体上市公司,提前2年实现了。
“虚荣心”一词,经常从这个祖籍宁波的上海男人嘴里冒出来。他承认自己是一个喜欢虚荣的人,因为,“被关注的感觉很好”:小学五年级老师当众朗读了他的一篇东拼西凑的作文;“成为女生追捧中心”的写诗动因——他一点不掩藏一个男人对“被关注”、对“富贵闲人”的向往——“有两种生活最理想,一种为万众瞩目,成为大家心目中的英雄,另一种是45岁以后,每天无所事事,晒晒太阳。” [Page]
江南春在中文系最后一两年没怎么上过课,他“下海”拉广告了。他可以骑5小时自行车从学校到松江,被一个卖蚂蚁口服液的老板接见15分钟再原路返回。他接的第一个比较大的单子是拍一个制作费1500元的广告。他最初的广告业绩总是占到兼职公司总营业额的1/3还多,以至于多年以后,他能够背出徐家汇商罔500米范围内的所有路牌广告。
(阅读次数:
)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