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们发布十大重要发现,第一个是从电视购物,从节目播出的角度来看近几年电视购物整体播出量是逐年增长的,2004年全国所监测的电视购物播出量是2.8万小时,2007年达到了9.3万小时,对比2006年增长超过了82%,电视购物节目占据了大量深夜和无间非黄金的时段,电视购物播出的频道涉及到了中央频道,涉及到了省级频道,省级频道和市县级的频道占据了更多的播出量达到了60%。
换个角度来看观众怎么来看电视购物节目的?电视观众收看购物节目,因为电视购物节目主要是在非黄金时段,所以电视购物节目的收视并不是一个很大的量,2007年人均全年收看344.6分钟,虽然这个比例相对于观众一天看电视的总体时间来讲还是很小,但是由于更大量的暴露,占据了周末和晚间很长的时段,所以带动的影响是比较大的。我们也调查了谁在看电视购物的人群做了描述,电视所触达的人群都有,但是中年女性的收视量相对大一些,这是因为这些节目的播出主要是在白天,而白天的观众里面女性观众和中老年观众占大多数,我们还专门组织了一次针对观众对电视购物认知的调查,观众对电视购物这样一个商业模式和节目内容是非常了解的,我们调查表明有84.25%的观众是知道电视购物这样一个类型的,而且电视购物作为一个节目类型,80%以上的观众是把它当成一个广告来对待,由于电视购物越来越局限于地方性的购物公司多一点,因为购物的节目播出,观众看到之后才引起购买的需求,才产生购买的行为才会产生后面的物流,现金流方面链条的搭建,我们也调查表明电视购物由收视到购买这个量还是比较有限的,看过购物节目会不会产生消费这个之间是有一定的折损率的,我们调查显示看过电视购物节目的受访者有10.53%的观众或者消费者产生了购买行为,而且每次的花费量都不小,在1400元左右,他们买的东西主要集中在家庭生活用品和手机,这些购物产品的卖点主要集中在价格和性能,价格是不是比其他渠道买的更优惠,更便宜,是不是性价比更好一点。有10.53%的消费者看过电视购物之后会打电话去进行咨询,观众对电视购物整体信心不足,只有17.65%的消费者对电视购物有明显的信任。
基于对2007年所有的国内主要电视购物公司还有电视购物频道的统计,电视购物产业规模差不多在105亿元左右,在这里既包括了电视直销的部分,也包括了专业购物频道的销售部分。在电视购物运营层面上,这个是相对比较放开的一块,比如说借鉴国外的信息广告的模式,家庭购物的模式在中国做运营,比如用频道购物模式,在不同频道购买时段去做购物的方式,我们称作为多元化和本土化的趋势,未来电视购物发展会遇到一些新的问题,面临一些更好的机遇,涉及到政策监管的问题,国家广电总局也在积极建构对电视购物政策方面的规范,我们也会把这个报告送到相关部门作为决策的参考。
下面把这个数据给大家做一个交流,比如说播出的情况,全国不同的频道,有中央级的频道,省级卫视的频道,省级卫视单频道的播出量还是比较高的,播出和收视之间,观众选择平台方面更倾向于中央台和省级卫视主频道,有权威性的频道对消费者的说服力和影响力更深一点。在收视率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在白天比较集中。有32%的观众认为电视购物就是广告,这个认知虽然有一定的模糊,但是反应了观众对电视购物还是有一定的了解。观众对电视购物的忠诚度是不高的,一遇到电视购物开始就换台,观众看一看就换台的比重达到了94.32%,看一部分是达到了63.16%,在这里面大家关注的产品主要集中在手机、珠宝、美容护肤品,数码产品,生活家电,电脑等产品,如果对比从观众看购物转入到购买来讲不同的人群有一定的差异,男性的观众35岁到44岁的观众,高职业程度的人往往更容易产生购买,这对它对电视购物认知程度和它对电视购物上所卖的品牌的认知度,还有后期的支付能力都是相关的,正是因为这些特征我们也研究发现,相当大量的消费者是通过直接打电话订购的方式,立刻打电话咨询和购买的是71%,一周内购买是44.67%,并且希望看到的电视购物产品和购买产品是一致的,希望看到的是家电、手机、电脑、服装,美容护肤等等,希望看到的产品的比例要高于现在能实现购买的比例。产业规模从2004年到2007年每年的增长都比较大,到2007年已经达到了105亿。中视购物,东方购物等具有不同的代表,中视购物既有开路的电视直销,另外它还有一个数字电视购物频道,东方购物是国内最早的电视家庭购物之一,另外用本土的媒体资源再加上国外成熟的运作经验,快乐购物的方法是由湖南电网全资控股的购物频道,实现的方法是大规模的直播和跨区域的连锁经营等方式来实现产业架构。橡果国际是唯一一个上市的购物公司,是线上线下并行运作的,线上媒体直销,线下的网络建设。
我们也调查了解到老百姓包括业界都在呼吁政府去提高或者是加强对于购物的管理。
(阅读次数:
)
共4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