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者,要相信任何困难都可以渡过,后悔和担心是最不需要做的事情。一件事情已经发生,弥补来不及,不要后悔,要想从这个事情,学到什么。不要再想错误。多想一分钟,都是浪费生命。担心,也是一样没有必要。
《21世纪》:谷歌进入中国三年半以来,经历哪几次比较大的危机?如何克服?
李开复:如果算哪天没有危机,那还比较好算(笑)。每年都有。
遇到危机时,员工很需要看到领导的表现。领导一定要有自控能力,不能心慌或者沮丧,要有足够的自信。但自信不是演戏,需要沟通。谷歌遇到危机时,通常会开员工大会,或者通过邮件沟通,避免猜测。
《21世纪》:金融危机爆发后,有没有对广告研发的投入或者方向做出一些改变?
李开复:没有对金融危机做特殊的调整。但金融危机压力下,广告主都希望获得更高回报,也希望掌控每分钱的效果,知道获得多少点击,产生多少购买行为。因此,谷歌对adwords和adsense等产品都做了更精细化更新。
“云计算”改变世界
《21世纪》:您认为,经济危机下,科技产业将面临怎样新的机遇和挑战?
李开复:科技产业,碰到的问题主要是资金链的欠缺。因为经济环境不好,风险投资商更加谨慎,融资变得相对困难。这时,小公司或者不盈利的企业就面临巨大挑战。
在互联网产业,可以看到经济危机带来机遇。经济危机之下,失业的网民会花更多时间在网上,人们开始思考怎样更高效利用互联网,电子商务等行业因此得到受益。同时,搜索引擎公司也会受益,因为在广告主普遍削减广告开支时,其会考虑如何用有限资金获得更高的回报,网络广告具备强可监测性,跟踪性,得到广告主的青睐。
但在PC产业,则明显看到已经受到很大挑战。由于云计算的发展,更重要的更新在于后台,PC作为窗口,它的更新已越来越不重要。同时,技术的发展使得手机、手表和汽车等工具都可能扮演PC功能,这也会使PC产业受到挑战。
《21世纪》:互联网产业,中国和美国之间发展鸿沟有多大?未来增长潜力如何?
李开复:中国的网民和手机用户数量都是全球最大,但和美国有不一样的成长性。在娱乐、通信、社交和电子商务等互联网四大分支领域中,由于网民中国比较年轻,娱乐、通信和社交等领域发展迅速,唯一相对落后的是电子商务领域。但随着中国诚信体系、支付体系等完善,电子商务也会逐渐赶上美国。
而且,中国网民的价值还没有充分挖掘出来。中国网民的饱和度是美国的1/3,中国网民人均消费是美国的1/10—1/15,这也就意味着存在50-60倍的差距。同时,由于美国本身也在增长,这也意味着中国公司的发展空间会很大。
(阅读次数:
)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