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五大因素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
技能培训不到位
调查显示,有73%的大学生认为专业技能培训重要,但他们对于学校提供的专业技能培训的评价却有64%的大学生觉得一般,23%不满意。
实习犹如“走过潮
学生乐意实习,但实习效果不佳。每次实习结束,学生都需用人单位写一份实习鉴定,用人单位一般不会为难,实习鉴定写得都不错。在寻找实习单位的过程中,有36%的调查对象表示非常难找。
创业缺多方支持
调查显示,身边有大学生创业成功的例子仅为21%,排名前三的困难因素为:缺乏启动、发展资金;缺乏市场经验及指导;市场不成熟,竞争不规范。
职业规划被忽视
当前一些高校的职业规划课程过分强调实用性和时效性,缺乏对指导目标的深层思考,从而造成短视心理和行为,偏离了教育的核心。
现实社会少了解
在调查的大学生群体中,39%的调查对象表示想去事业单位,各有27%和25%的调查对象希望去外企和国有单位,仅有9%的调查对象愿意去民营、私营及个体企业,可恰恰这些却是现今重要的经济组成部分。
建议:对大学生实习制度立法
■调整学科专业设置,高等教育保证专业技能的有效供给。
学科专业设置紧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灵活地开设一些新的专业以供学生选择;增强专业技能培训课程;加强以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为主的综合素质培养。
■立法规范大学生就业市场
建议出台立法让实习制度“名正言顺”。拟出台关于实习制度的相关立法,建议其可包括的主要内容为:通过税收减免政策鼓励企业接纳大学生实习,建立长期稳固的社会实习基地,避免大学生实习短期行为可能给企业带来的风险;逐渐制订并完善大学生实习期间人身及相关权益保护制度,如建立用人单位的诚信制度,保护大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合法权益;补充完善《劳动法》,规范大学生实习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相关劳动纠纷的问题。
■鼓励大学生创业走新路
(阅读次数:
)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