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问原则降低风险
对于蕴藏着商机的招商广告,代理商应采取四问原则:“这是真的吗”、“这适合我吗”、“我有机会吗”、“我能做起来吗”。
一个完整的招商广告应包括企业、产品、广告培训、操作方案、合作政策、市场保障、风险?退、换货?等信息,但受版面规格、媒体监管度、目标人群、企业优势资源等因素的影响,招商企业只会着重诉求几点信息,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了炒企业、炒产品、炒政策类的招商广告等
服装行业内假洋鬼子很多,这些假洋品牌的招商广告总希望傍上一点国外的东西,字里行间透着“洋味”,如公司名称为某跨国?或外资?企业的中国总部或分支,招商产品也是飘洋过海首度登陆中国等。遇到此类广告,加盟商就应该多问自己“这是真的吗”,不论广告说得多么神乎其神,都应该向其他人打听该品牌的真实性,网络搜索是一个很简便的方法。当确定了品牌的真实性以后,加盟商还应结合自己的资金储备、所在城市的消费水平等,问问自己“这适合我吗”,加盟的品牌不是越高档越好,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
甄别信息有高招
“年赚100万”、“源自意大利”、 “打造XX领域的领导品牌”、 “零加盟费”,这些都是服装类招商广告中常出现的词语。代理加盟商要想从中读出有效信息,以下方法可以一试。
方法一:撇脂
删去带有感情色彩的修辞性词汇,这类词汇以“独特的”、“巨大的”、“强大的”等居多;甄别让人产生歧意的词汇,这类词汇以“100%广告”、“100%铺货”等居多;剔除“羊毛出在羊身上”的合作政策,如首批进货量达到100万返50万广告支持。
方法二:换位思考
招商广告中提到的盈利水平,要从两种身份上考虑:首先是消费者的接受度。消费者是否接受这个价格,若不能接受,最终也不能将产品转换成商品,即使厂家1折供货,盈利也是一纸空文,为此要谨防厂家以虚高的零售价辅以超低的供价作诱饵?折扣率不是衡量盈利水平的唯一标准。
其次是厂家的盈利度。若招商企业按文案中提到的兑现承诺,其投入大于收益,做亏本经营,这对中小型招商企业而言,这肯定是一个陷阱。若厂家不能盈利,肯定就不能持续长久地发展,正常的情况下是厂家能盈利,但不是暴利,且主要靠规模效应,并不是以牺牲商家或患者利益而获得的,而将更多的利润留给商家。
方法三:了解准入法则
1、对市场现状的把握。每个服装类别在每个时期都会呈不同的状态,每个产品在这时期也会处于不同的竞争地位,如男装,加盟商要对目前各大男装品牌的销售情况要有所了解。后来切入者要立足,必须拥有某一方面?而恰是市场空缺或消费者需求?的独特优势,对此类服装的招商广告,更多的是要看到其理论的支撑点及可执行性。
2、对态势的分析。越是热点的服装类别参与者就越多,竞争也越激烈,也最是让代理商动心的领域,就像曾经的保暖内衣市场,今年炒A、明年炒B、后年炒C……炒来炒去,消费者还没回过神,风头过了,谁都没赚到钱。此类招商广告,商家要清楚这类产品的生命力有多长,属长线还是短线产品。
3、对关键词的分析。通常情况下,招商广告都有其主诉求点,这类词一般起到提纲挈领、概括性的作用,如特殊字体、加重或加大的字体,这类文案含金量是最高的,但也是最能误导人的。
方法四:解决问题是关键
有的招商广告中推广方案有点炫,营销策略也独到,辅助支持也应有尽有……加盟商应考虑这些在其推广中是否用得上,能否解决终端动销问题;有的招商广告中谈到的产品概念和USP?销售独特说词?怎么好,关键是否能打动终端消费者。
当你看到一个感兴趣的品牌时,如果不是你了解的品牌,就要立即深入地去了解相关信息。结论如果与广告相符合,可先打电话咨询。打电话一定要找到老板或直接负责人。与负责人通过电话时,要广泛探讨和多方咨询,看他是否非常内行,解释和回答问题是否诚恳、合理。
电话咨询没发现疑点后,赴公司考察是必须的。但要注意这样几个误区:首先是公司场面大,并不说明全部问题。合理、适度才是真实可信的;其次不要被大城市礼节和高档接待搞晕,考察只是决策中的第二步,不要欠下人情;第三要学会运用反向思维,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观察和思考问题。注意研究公司的背景和经历。冷静观察对方是不是一个想做事、能做事的公司,经营该品牌是短期行为,还是志向远大、长期合作。看品牌商是否平等而公正地对待合作伙伴等
(阅读次数:
)
共4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