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的市场要尽快启动,这个地区的购买力很强,消费者的观念比较超前。”王科面色有点憔悴,但脑子转得飞快。“另外,鲁总来电话说,济南军区有一个客户,你明天派一个销售人员坐4个小时火车赶到济南,带着一台机器去!”
25岁的姚征刚从杭州出差回来。今年7月,他从明基电通跳槽来到澳视,开始负责全国的渠道建设,此前,澳视的销售一直是最弱的一环。很快,他在北京找到了一家实力强大的经销商,并在BTV电视直销节目开始打广告。这几个月,姚在全国各大城市寻找自己的经销商。
2150北京的总经销商说,“广告费是澳视用6台机器跟我们换的,效果挺不错,一个月30多台是2150产品推出后单月最高销量了,虽然用产品换广告我做了这么多年生意还是第一次遇上,但瞧他们也不容易,自己公司也多少能挣点,我也就帮他们卖了!”
一个小公司,要开辟一个新市场,的确不容易。
2001年,中国投影机市场的蛋糕为8亿人民币左右,这个蛋糕也在越做越大。但是,蛋糕主要为商用市场所贡献,份额大部分被爱普生、索尼、东芝、飞利浦等国外品牌瓜分。澳视却要借助投影机能接收电视信号和VCD等功能,打算做家用投影机。“我们要叫板长虹,家用投影机无论哪方面,都比他们的背投好得多。”澳视的一位销售人员觉得自己发现了市场的一个绝好机会。
然而,就家用市场,很多国外厂商都在观望,单靠视美乐一家打拼,成为铺路石的风险非常大。
“长虹曾经找过我们合作,我们帮他们去做OEM,打长虹的品牌。我们的研发技术人员和模具等都拿到长虹去试了,本来前景不错,但是,董事会不同意。”王科回忆起与长虹的一次短暂接触,并向记者论证投影机抢彩电市场的蛋糕是行得通的。
尽管如此,2150却被很多业内人士称作是“一家不成熟公司的不成熟的产品”——“2150的噪音太大了,而且色保护度不够。”一位经销商对澳视的销售人员抱怨,“能不能尽快改进,不然顾客返修和退货可是大问题。”
何去何从?
王科一段时间以来,很不愿意被别人称作学生创业公司,因为公司除了总工程师邱虹云还在念研究生,其他人都不是学生了。尽管如此,澳视的文化和做事方式,仍然比较独特。
为了省钱,搬家的这几天,澳视公司的员工和总经理王科一起,亲自打隔断、扛木头。但是,1月29日,因为电源没有装好,公司只好全体放假。而由于搬家,这几天澳视的免费800维修热线也没有人接听。
一位经销商说,澳视公司的人根本不懂得什么是生意。
2000年12月,视美乐第一批三款产品推出。“当时主打商用市场,由于没有好的销售渠道,半年内真正只卖了不到10台机器。”一位公司内部的销售人员透露,“现在看来,当初主打商用市场是失误了,因为那样的话,面对的就是爱普生、索尼等国际巨头,我们的力量太小了。而且商用市场的开拓,我们是后来者。”
公司的失误不仅仅在销售上。一位负责采购的人员说,“当时是一边做研发,一边盖厂房;现在是从各地购进了上千套原材料,但开工不足,资金周转不过来,浪费了很多资源。现在,估计3000万也花得差不多了,研发和市场推广花了太多的钱。”
(阅读次数:
)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