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王石做的是:迅速走货,不惜亏本。他想的是:溜得越快损失越少,而资金回笼后去做新生意,把损失夺回来。实际上,也是这样做滴。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胜利出逃有两大要素,一、要了解到同行,也就是对手的进货情况;二,能迅速走货。
对第一要素,王石的自传是说:是通过进口代理商、海关、省计委进口审批处等信息渠道了解到的对手进货情况。 另有传闻说,王石的岳父当时在广东省的外贸部门工作,消息是从那里得到的。呵呵,那个说法真实,读者自己判断吧。 至于第二要素,王石当时把货大部分分销给了一位叫陈宇光的经销商。这个陈宇光那是绝对的一位高人,和王石合作有年,1985年,就曾提了一箱钱要回报王石,被王石拒绝了。后来这个陈宇光又打造出一家上市公司——琼能源,手段了得,1993年,陈宇光被我公安干警带走,1995年又无罪释放,其后,陈宇光出走海外。2007年,最近的消息是,陈宇光正在和富力合作,开发成都熊猫城项目。这样一位经验老到、多姿多彩的人,不知道最后和富力是共赢,还是……呵呵,期待。
自立山头
1989年10月,孙宏斌在联想成立企业部,孙宏斌迅速建立13个独资分公司,营业额达到2400万元。 老柳对孙宏斌当时是非常看重的。那时的孙宏斌还远没有2002年的言语如刀锋般犀利,虽经清华大学学习多年,却还满口山西腔,一开口就要被人笑话。柳传志本人能言善辩,也喜欢会说话的人。为了让孙锻炼口才并且去掉那嘴山西口音,有一个时期,他逼着孙每天讲个故事。在孙的身上用这番工夫,就表明他对这个年轻人有着极大的信任和期待。
孙宏斌是一个非常具有吸引力的人,涌动的激情非常容易在年轻人身上引起共鸣,此处插句后话,后来尽管顺驰被出让了,但笔者认识的曾经在顺驰做过的人,绝大多数还是都说孙宏斌的好话,非常认同孙的理念和热情。
同志们,多少企业完蛋后,员工们离职了都是对老总恨之入骨、骂声不绝,能做到老孙这步的,确实少见。 尽管老孙事后否认自己有另立山头的野心和打算,这属于心证,自说自划,谁都无法求证,但确实的是,此时的孙宏斌已经在联想赢得了众多少壮派的支持,开拓了联想的国内市场,山头已经竖起。
这或刻意、或无意竖起的山头,即把孙宏斌推上了天堂,也将把他拉入地狱。 1990年3月的一个早晨,柳传志在香港一觉醒来,就发现一期新的报纸放在自己案头。它叫做《联想企业报》,但它显然不是自己写发刊词的那份报纸。
他打开它,看明白这是孙宏斌领导的企业部办的报纸,也可以叫做企业部机关报,这让他很不舒服。头版刊登的“企业部纲领”更是让他难以置信,比如第一条就是“企业部的利益高于一切”,以下还有企业部经理拥有“分公司经理任命权”等等。
我相信,没有一个企业的老总能容忍下面的人打出这样的旗号、弄出这样的内部杂志。
随后,一场惨烈的企业内部斗争,孙宏斌的山头在联想被彻底清除,孙被判入狱,刑期5年。 空手套……
1991年,手里只有3万元人民币的冯仑在对一家信托投资公司老总谈海南房地产的机会。 谈完机会,冯仑接着谈自己公司抓住这个机会的能力以及自己的为人和出身。“我们过去诚心诚意在机关干。在机关干的时候,我们就都是些好人。这次,我们头一回做生意,我们也想做好。”
在1991年的海南,对人讲出国家体改所、中央党校、牟其中之类的背景,既能赢得对方的信任,又能让对方隐约感觉自己的实力。 初步取得对方认可后,冯仑开始和对方讲他也刚刚闹明白的新名词“按揭”。冯仑告诉对方这是一种全新的做房地产的形式,用很少的钱,就可以做很大的项目。对方听得似懂非懂,懂与不懂都不要紧,只要隐约感觉这是一种先进流行的方式就行。
冯仑此次谈话的目的当然是从对方那里拿到钱,“做生意,从别人那里拿钱,无异于夺人贞操。”冯仑拿钱的本事
(阅读次数:
)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