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手袋这个行业的确不容易,特别是2002年到广州发展后,开始打造自己的手袋品牌,从一个商人蜕变成一个企业经意者,相信每个手袋厂老板都“罄竹难书”。 我经历了手袋行业的多个环节,感悟并不是上游产业就能赚到大钱,关键是看自己擅长什么,到了广州开厂后,我又走了不短时间的弯路。我上海的朋友姜先生一直做终端渠道,是上海滩大亨。 10上海故事之四:渐入佳境 我得知上海滩商厦皮具市场招商的信息后立即去选铺位,因为市场有浙江商人发起,好位置和大的商铺都没有了,我选的位置较小10多平方,但符合商铺的财富法则,是“金边银角”的位置。小面积对此后的批发基本没有影响,反而有了巨大的成本优势,一个月2000多元的租金比福源商厦的商铺还便宜。 福源商厦已有人气,铺位转手轻松拿到1万元的转手费。 上海滩商厦的商铺简单装修就开业了,算是最早开业的一批商户吧。从到上海滩商厦起,我的头脑清醒起来,充分利用信息不对称法则,虚心牢记每个顾客的每句话,就算上海人对我的手袋有再刻薄的评价,我听起来都很悦耳。我算计,我消化掉十个客户的评价信息,有可能就比得上其中一个人对手袋的认知。能消化掉100个,1000个客户的评价信息呢?这时的王老板我们已熟络起来,上海人对事物执着研究让我深切佩服,难怪有人评价上海古玩市场的老板和顾客个个是专家。对某方面的研究会到叹为观止的境界。上海人对手袋的认知也是这样。
我经常到名牌店和街边的箱包店观察手袋。每天回家经过城隍庙,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扑捉信息。 到广州进货我不惜代价购买一切关于手袋的专业书籍杂志,我还在上海的时候,千色一楼卖书的老板就以为我是在广州开厂的老板,JOY, BARGEN,SPUR等每期必买。这种习惯一直坚持。 进入专业市场后团购,订货的机会也多了起来,,我充分利用一切资源,该从当地定做的就从上海本地加工,也有些在浙江和广州定做。 怎么处理掉手头的积压货是我一直头疼的问题,在上海有人花大价钱买自己喜欢的手袋,看不上眼的真是送都没人要,我喊5元一个都没有人心动。 功夫不负有心人,有几个系列的包开始畅销,逐渐有批发的客户进我店里拿货,但还是高傲的眼神,我能承受,只要拿我的货,我就永远给你笑脸。
在上海滩商厦经营的头几个月,资金一直制约着我,手头的资金少反而让我学会了用尽可能少的资金做尽可能大的生意,还没接触到大的老板,左邻右居搞好关系,临时周转点。当时有个邻居是姊妹花,阿L阿F,生意做得有声有色,心地也好。姐姐阿L气质美女,现在也来广州发展了,生意做得还是很好。当初经常向她们周转,每次借钱我的脸都发烫。心存感念,愿帮助过我的朋友永远都好。
一步一步的发展多了些理性,少了些盲目。 怎么把我的货推销到名动世界甚至影响到中美关系的上海襄阳服饰礼品市场,是我当时的奢望。没想到仅仅过了几个月,我就实现了梦想。能经历上海襄阳服饰礼品市场最疯狂的时期,并且我的货几乎进入到上海襄阳服饰礼品市场里卖手袋的每一店铺,我做到了。 小贴士:在写下一节(11 上海故事之五:上海襄阳服饰礼品市场的疯狂岁月)前把原上海襄阳服饰礼品市场的资料贴上来。
(阅读次数:
)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